当前位置:农民生活资讯网 >> 文学 >> 传统的“守艺人”在新时代遇到“川艺人”时 如何让非遗变年轻?

传统的“守艺人”在新时代遇到“川艺人”时 如何让非遗变年轻?

发布于:2021-01-13

“你来的时候,我觉得我做的事情很有意义,特别有意义。”当、巴比蒙斯特、刘等人走进收藏了7000多件彝族刺绣品的彝族阿姨李汝秀的“收藏室”时,她的激动溢于言表。出于对彝族刺绣的热爱,她花了很多年的工资收集彝族刺绣,但她不被她的家人和乡亲理解。但是《希望的田野》节目组来到了当地,突然大家都在说怡绣。

网络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芒果卫视自制真人秀《希望的田野》,正在电商直播,帮助农民直播,融入了直播的流行元素,让明星深入农村,直播房间,帮助当地人卖货宣传。

在1月10日播出的节目中,李雪芹、巴比蒙斯特、迟子江、赵、等人走进云南省永仁县,与当地业余爱好者哈哈姐、刘一起为当地无形的彝族刺绣代言。

《希望的田野》嘉宾与“乡村广播”合影

“守艺”艰难:彝绣面临困境

云南彝族刺绣主要起源于魏初永仁县。永仁彝族刺绣历史悠久,是彝族文化和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世代传承、不断创新的地方特色和民族工艺。2008年,彝族刺绣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楚雄州每年举行一次展示彝族刺绣的“古装节”,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被称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乡村时装秀”。

“希望团”来到永仁,恰逢“古装节”。将在最后两个村播出的“小黑”刘、“哈哈姐”,将由100位刺绣妈妈在“希望集团”的帮助下,代表永仁县完成最后的直播。

看到当地刺绣妈妈的“t台秀”第一天,Babymonster就觉得“大开眼界”,“太震撼了”。“绣一套衣服至少要半年。绣这么好看的衣服需要多大的耐心?”

然而,彝族刺绣作为一种古老的遗物,有着和灿烂的美,却面临着被现代社会所未知和继承的困境。

“艺人”李汝秀阿姨的故事,似乎是这个困境的注脚。她是当地文化馆的翻译,做的是最普通的工作,但对收集彝族刺绣却很执着。

1978年,李汝秀回家过穿衣节,看到一条没有裤裆的彝绣裤,据说是12代人留下的“传家宝”。李汝秀动了收藏的念头,多次跑到对方家里,最后动了老人,用80块钱买了这条裤子。当时她的工资只有每月20多元,分三次发放。

不久前,这条裤子被云南艺术学院的学生评价。这是康熙时期的刺绣,也是李汝秀最古老的收藏。当地的老人有用刺绣陪葬的习惯。随着老年人的死亡,大量的旧刺绣件被掩埋,一些刺绣方法丢失。李汝秀觉得可惜。家家户户都跑去请当地的老绣娘来收。经过多年的交谈,一些刺绣品被买了下来。现在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还在做彝族刺绣的刺绣妈妈越来越少了。李汝秀鼓励他们为自己绣的东西买单。

李汝秀收藏彝绣40多年,工资从未存入银行,全部用于购买彝绣。面对《希望的田野》节目组的镜头,她说:“我的愿望是建立自己的彝族刺绣博物馆。”

李汝秀收藏的第一件彝族刺绣

李露秀

“传艺”心声:让家乡摆脱贫困

当“小黑”刘拍摄选举视频时,他和

依、安崎、池子等人参观了李如秀浩浩荡荡的收藏。作为当期“村播选拔赛”的竞选者之一,刘熙墨也来自云南楚雄,是一名大四的学生,但在跟随节目组来到永仁之前,他只是“知道有彝绣”,却完全不了解这项本地的非遗艺术。

“很惭愧。”聊起对彝绣的“后知后觉”,刘熙墨频频说起这个词。年轻人容易先入为主,认为民族的传统的手工艺不够时尚,但现场参观了永仁绣娘的绣品,刘熙墨觉得“特别震撼,特别好看”,“纯手工的东西和机器缝制的很不一样,每一件都特别精致,都绣了很长时间,颜色也特别鲜艳。”

“我觉得我日常生活中会穿的。” 刘熙墨肯定地告诉记者。在保持传统绣法的同时,当地绣娘也在尝试“与时俱进”,到处学习,把传统的彝绣图案与现代时尚服装结合起来,创作新的作品。

在竞选“村播”当天,在传统彝绣马甲里面,刘熙墨穿了一件黑色卫衣,两条袖子上有蓝色的彝绣圆圈图案,是传统的彝族双扣花绣法,是完全可以日常穿着的好看服饰。

“我觉得会有很多年轻人喜欢这样的设计。” 刘熙墨说,在和黄圣依、安崎逛彝绣店铺时,女孩子们都非常爱当地的绣品,每一家店都有黄圣依喜欢的衣服和包包,而安崎当场就买了一顶黑色的帽子,完全是现代的设计,上面又有彝绣的图案,“直接就可以戴去拍MV。”

“我们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家乡摆脱贫困,而不是摆脱贫困的家乡。”在当期的“村播选拔赛”上,面对100名当地绣娘,刘熙墨用这句感慨表达了年轻一代“传艺人”的心声。

当期节目已经结束,但刘熙墨说自己当时站在台上,想法是,不管能不能做村播,都想继续为家乡做这件事,同时呼吁很多人一起做。此前,他是一名Vlog博主,经常拍摄云南的自然风光,如今他觉得自己忽略了民族文化的部分,希望未来在Vlog中更多结合这方面的内容。他和李如秀阿姨的女儿依然保持联系,经常聊起想法,希望把彝绣分享、推广给更多年轻人。

古老绣片

导演:让彝绣有更多的可能性

“虽然《希望的田野》是一档‘助农直播’,但我们不能局限于带农产品。”《希望的田野》播出已经6期,淘宝店销售最好的的确是农产品,但总导演潘希晨认为,这档节目的意义不止于此,“乡村振兴不仅仅是把货卖出去,重要使命就是深入我们去到的每一个地方,了解当地。”于是,有了这一期走进永仁的彝绣主题,“彝绣未来很可能会成为当地一张名片,助力当地经济发展,我们不只是要带货,还要关注当地的经济和文化。”

让年轻人关注“助农”不容易,关注“非遗”也不容易,《希望的田野》将目光投向助农公益题材,潘希晨坦言“让年轻人喜欢不容易”,不论是创作还是突破都很难,但她依然希望在这类型节目中做出尝试。

在节目组到达之处,她常常感受到责任所在。他们找到李如秀了解彝绣的情况时,这位阿姨突然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李如秀特别乐于分享,聊起彝绣饱含深情,经常掉泪,让潘希晨印象深刻,“这样的人是很宝贵的,她不去做,这门手艺也许就遗失了。”

“时尚如果没有传统做依托,很快就消失了,特别传统的东西不和现在年轻人心理结合,又很难走进大众视野。” 在潘希晨看来,这就是在一档综艺中介绍非遗的意义。在《希望的田野》中,他们进行了小小的尝试,让明星们穿上彝绣服装,展示彝绣时尚的、独一无二的一面,让荧屏前的年轻人感受到非遗的美,让当地人了解到非遗的价值。

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了一部分。永仁是彝绣之乡,在节目组去过之后,当地对彝绣的热情一度高涨,一时间彝绣成了人人讨论的话题。李如秀说自己接触过很多媒体,却没想到“明星效应”如此强大,如今当地都在讨论艺人们穿过的彝绣服装,在研究是否能做出同款,增加销售,让她非常开心,“就像做梦一样 ,影响力比过去大很多。”

潘希晨更加冷静,在她看来,一档综艺节目并不能为彝绣走向世界起到多大的作用,彝绣要想产业化,走向世界,需要当地政府、学界、传承人多方面共同努力,但一档综艺节目能够做到的,就是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去宣传这项非遗,“我们用极大的诚意去做,希望把彝绣介绍给更多年轻人,希望有设计师或者商人看到,让彝绣有更多的可能性。”

蔡国庆与100位绣娘合唱《三百六十五个祝福》

标签: 永仁 当地 彝族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本类推荐
TO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