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民生活资讯网 >> 文学 >> 论书籍| 《旅行中的文学课》:文学旅行的历史维度

论书籍| 《旅行中的文学课》:文学旅行的历史维度

发布于:2020-12-18

点击上方“蓑翁论书”蓝字,即可关注本公号。

随着2019年中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中国人对高层次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体现在文化和出版领域,即面向深度文化游学的阅读机构越来越多,以历史实地考察和深度文化游为主题的优秀游记也开始层出不穷。近年来,在全国优秀图书排行榜上备受关注的书籍中,如北京大学历史系老师罗昕的《从大都到上都》、媒体作家刘子超的《失落的卫星》、自由撰稿人胡成的《陇关道》,都是这类优秀作品。

与上述作品倾向于关注历史文化维度的写作取向相比,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近期出版的学者陆臻的《旅行中的文学课》一书,贯穿着文学史层面的问题意识,其独特的写作路径和相对差异化的出版取向值得旅游类书籍的读者和追随者去探索。陆臻在南开大学文学院工作。不同于一般默默读书、细读文本的文学学者,作为一个80后,他游历了80个国家、300多个城市,而这本书《旅行中的文学课》则是他关于自己在海外各国文学实地考察的经历和精神感受的集锦。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体验到一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年轻文学学者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就作者浅薄的阅读经历而言,陆臻的书至少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首先,以上提到的《从大都到上都》 《失落的卫星》 《陇关道》等作品,大多是基于泛历史文化的知识积累。相比之下,陆臻的游记有着明确的文学史问题意识。他参观的历史遗迹大多是著名作家居住的地方或著名文学作品创作的地方。他在巴黎,参观了《恶之花》作者波德莱尔的墓地;在伦敦,找老舍老师故居;在德国莱比锡,体验以歌德名著《浮士德》命名的餐厅;在爱尔兰都柏林,从乔伊斯的代表作《尤利西斯》中寻找城市生活的痕迹。这种参观将文学经典文本的细读与文本中所描述的生活世界的现场参观紧密结合,使得书中的旅行记录具有强烈的现场文学类色彩,让人印象深刻。

其次,在多年文学研究积累的基础上,陆臻对文本的梳理、应用和解读能力非常突出,他的实地考察总是与对相应文学文本的引用、阅读和理解相结合,具有丰富性。以他在莱比锡的游览经历为例,当他看到古道两旁分开的青铜雕像时,陆臻本能地判断这两尊雕像是根据《浮士德》第一部第五场的情节,然后开始描述浮士德和梅菲斯托费勒斯的相关民间传说。这种对城市场景背后的文化意蕴的敏锐判断,无疑需要对相关文学文本的内容极度熟悉。从这个意义上说,陆臻自己的文学研究工作可以说是与他的文学实地考察生活兴趣相辅相成的。

最后,路真在描写过程中强烈的历史感也让作者刻骨铭心。陆臻在游览现场时注重古今演变的对比,而他所引用的文本则注重其含义的发展变化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参观伦敦老舍故居为例,——对比故居过去和现在的场景,谈英国古建筑保护的“蓝牌”制度;本文从《二马》等经典作品的出现、传播和还原三个方面探讨老舍作为文艺青年的人生和心路历程。这种历史叙述使静态的文学文本变得生动,还原了简单的文学古迹,赋予整本书不同的时空深度。

总之,这本内容丰富、装帧精美、图文并茂的游记散文集,值得你在闲暇之余,特别是在旅途中,静静地、心平气和地阅读。当你来到书中描述的文学史场景,与陆臻的叙述分享你的亲身探访经历,那将是极其诗意和精彩的。

2020年11月12日晚上,在竹林寨

(本文发表于2020年12月18日发表的《天津日报满庭芳》,见报时略作修改。这是原文供你参考。)

如果你对这篇文章感兴趣,请与你的朋友分享。谢谢!

这里是:余翁的书,微信号:翁书

@江海逸翁个人原创作品发布平台,从书开始,畅谈一切优秀的思想、文化、艺术,按二维码关注。

转载、合作或其他事宜可邮寄至24627449@qq.com或加个人微信号:八通洋(注明《英翁论书》读者)!

标签: 文学 老舍 浮士德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本类推荐
TO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