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民生活资讯网 >> 文学 >> 传承了一个半世纪的江南丝竹 在上海拥有近百个基层乐团

传承了一个半世纪的江南丝竹 在上海拥有近百个基层乐团

发布于:2021-01-19

江南丝竹作为一种起源于江浙一带,一度盛行于上海的民间音乐,承载着一个地方的乡愁记忆。

1月18日下午,上海江南丝竹保护传承基地创建评估总结会暨优秀团队演出在林三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行。上海江南丝竹乐团、林三江南丝竹乐团、松江中山万谷江南丝竹乐团、上海城隍庙路乐团、新时代小学等优秀乐团应邀演出。传统名曲《欢乐歌》 《玉芙蓉》,现当代名曲《春晖曲》,儿童鼓乐《欢庆》,唤起了人们对江南文化的热爱。会上,对24个上海江南丝竹保护传承基地(2021-2023年)进行了授牌仪式,现场进行了评估验收。

第二批江南丝竹保护传承基地被授予

恢复江南丝竹生态环境,让“守艺人”成为“传艺人”

江南丝竹至少在清代的1860年以前就已经在民间流行了。在民俗中,丝竹音乐不仅用于婚礼和葬礼,还用于农村城镇的庙会和节日。比如元宵节,农历七月半,三月二十八等。欢迎神运之风,向偶像致敬。“入食饮酒”等仪式必须用丝竹乐队演奏。可以加入二胡、琵琶、秦越、扬琴、箫、笛、笙等丝竹乐器。队伍可以大可以小,可以分可以合:音乐人多才多艺,十到二十人到两三人不等,自由灵活。百年来,丝竹音乐孕育了大量的民族音乐人才。1958年,这种表演形式被命名为“江南丝竹”。它是山水孕育的中国民族音乐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江南丝竹原本生活在民间的环境逐渐消失,管弦乐队也逐渐减少。原本赖以为生的工艺已经成为急需保护的文化遗产。

2014年,上海第一批江南丝竹保护传承基地开始建设,2017年筛选出22个基地。老丝绸音乐家又开始聚集在社区里。

"基地建成后,他们有专门的排练地点和排练时间."被评为第一批、第二批传承基地的林三文化活动中心主任许林涛介绍,江南丝竹演奏家的即兴创作是这类音乐的生命力所在。表演者的“添花”、“显神通”,许多精彩片段也是在相互交流学习下的“灵感”闪现。中心除了提供场地外,还为音乐人提供相应的设备,并邀请民委的专家和上海音乐学院的老师给予指导。专业力量的介入,大大提高了江南丝竹的整体表现水平,改变和拓宽了江南丝竹的传承模式。

林三镇江南丝竹乐队《春晖曲》

中心从一个镇级团队到两个镇级团队,在此基础上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导师,进入学校和社区进行辅导培训,将江南丝竹推向社区和学校,产生裂变反应。现在林三镇有两个镇级、三个社区和四个中小学队,有280多名成员继承了江南丝竹。

林三作为一个非常重视民间生态保护的古镇,每年的民俗文化节、中秋节和端午节都会邀请这些艺术家在街上表演。在林三,江南丝竹每月和每年都有培训、展览。“在基层,只有基层政府重视,相关机构支持,社会关注。江南四柱阶级社会可以更有活力。”

演出期间,新时代小学江南丝竹乐团作为新一代力量参与,让人看到了江南丝竹不断传承创新的生命力。为了促进剑的传承

城隍庙江南丝竹乐团表演《玉芙蓉》

录口述史、编教材、进校园,基地传承保护“非遗”

江南丝竹口碑,

耳提面命的传统教学方式已不适合现代社会的传播。为促进这门非遗的传承,在首批基地(2017-2020年)的带动下,各基地编纂教材、录制口述史、推动江南丝竹“进校园”,想出了许多新办法。

多年来,各基地完成了上海市江南丝竹保护传承基地的社区巡演工作,编撰出版了《江南丝竹通识》教材、举办各类丝竹活动500余场,进行了江南丝竹示范表演专题拍摄、完成国家级传承人陆春龄、周皓的口述历史音频、视频采录工作和孙文妍、陆德华等市级传承人与老艺人的补充采访及乐团排练采录工作。

市群艺馆还牵头组建了一支年轻专业的上海江南丝竹乐团,为江南丝竹注入新鲜的血液。他们成为唯一一支受邀参与第三届“进博会”平行会场内举行的会间音乐会的演出团队,在各国参展人员面前展示中华国风江南风韵。

2017年,市群艺馆委托陆行中学南校共同编撰出版了《江南丝竹通识》教材。如今这本教材已作为长三角中小学学校江南丝竹联盟中学生学习的入门教材而广泛使用。上海市江南丝竹保护传承基地与长三角中小学校江南丝竹联盟有了更多的联系。

传承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基地开始与中小学展开培训合作,推动江南丝竹“进校园”。新时代小学就是三林江南丝竹传承基地进学校结出的硕果。“学校的美育教育以扎根中国土地办教育为宗旨,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管建平校长介绍。新时代小学的民乐团已成立五年了,不少孩子都有一定的基础,三林传承基地积极派江南丝竹老师进学校教授、指导孩子们在民乐的基础上学习排演江南丝竹作品,使之成为四级传承基地。“身着传统服饰让孩子们的行动慢了下来,更让他们能细细体会丝竹音韵中的江南秀美婉约。” 管建平校长说。

浦东周浦基地则举办了多次青少年民乐大赛寻找苗子,还于去年成立了周浦镇青少年江南丝竹乐团,成为本市首个综合各校资源的学生江南丝竹乐团。两个展示、传承平台的交互,让江南丝竹“进校园”发展得更加蓬勃,形成共赢共荣的工作态势。

浦东新时代小学乐鼓表演《欢庆》

恢复江南丝竹生态环境,让非遗保护惠及大众

普查资料显示,目前上海市已有基层江南丝竹团队96家,且数量仍在上升,传承队伍也在不断扩大。

为响应国家文旅部“非遗在社区”工作部署,根据《上海市江南丝竹项目保护传承基地认定和管理暂行办法》,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于2019年12月启动了第二批上海市江南丝竹保护传承基地(2021-2023年)认定工作,希望在此项工作的带动下,进一步恢复江南丝竹基层传承环境,促进江南丝竹在本市的发展与弘扬。

2020年10月至12月,通过集中初评和实地验收的方式,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对全市申报基地的单位进行了统一验收考评。根据申报单位的江南丝竹保护传承工作开展实效和江南丝竹团队建设情况,在首批基地的工作基础上,本次考核验收工作共评选出浦东三林镇、徐汇区湖南街道上海国乐研究会、杨浦区四平路街道、宝山区大场镇、松江区中山街道、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上海城隍庙等上海市江南丝竹保护传承基地(2021-2023年)24家。

上海江南丝竹乐团演奏《欢乐歌》

据市群艺馆馆长吴鹏宏介绍,基地计划每年举办一次全市性比赛或展演活动,两年举办一次长三角比赛或展演,并举办相应的各层级研讨会,筹备出版包括视频和曲谱的《江南丝竹研修课程》一书,以供江南丝竹的学习与推广,还将组织全市性第二套新作品的征集与出版。未来也将积极开展、参与各种海内外江南丝竹演出活动,计划联手各区非遗中心和相关单位以及24家江南丝竹保护传承基地,用合作推进工作项目的形式,在本市基层社区和中小学校开展江南丝竹项目传习普及活动,全面推进江南丝竹进校园的工作,并逐步恢复江南丝竹在市民文化生活中的生态环境,更好地协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江南丝竹项目生存的社会环境、传承人和承载者三者的关系,“既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又为市民群众创造出良好的非遗体验环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成果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标签: 丝竹 江南 基地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本类推荐
TO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