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民生活资讯网 >> 文学 >> 试运营收到了不错的反响 河南博物院展览现已全面开放!

试运营收到了不错的反响 河南博物院展览现已全面开放!

发布于:2020-12-27

经过三个月的试运行,河南博物馆的展览终于全面向社会开放了!

12月26日上午,河南博物院展览开幕式举行。升级后,河南博物院的主展厅在基础设施、展览和公共服务方面得到了进一步升级。观众来到这里,不仅可以看到“选择中国为中国首都”基本展的恢宏气势;还可以看到“明清河南”、“国宝特展”、“中原楚国青铜艺术”、“医院明清工艺”、“中原古代石雕艺术”等专题展览的独特魅力;除了精彩的“鲁迅艺术世界”临时展览,从一楼到四楼的16个展厅全部开放,将为观众提供一顿历史文化大餐。

经过三个月的试运行,反应良好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源远流长、厚重博大的中原文化。每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都是有序的、系统的、丰富的。

河南博物馆成立于1927年,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之一。河南博物院现有文物17万余件(套),尤其是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玉器、石雕等。有大量种类繁多、品位高、价值大的优秀文物,是见证中华文明发展轨迹、展示中国历史发展的文化艺术宝库;它是欣赏中原文化、黄河文化和中国语境的重要窗口。

据悉,河南博物院主展厅抗震加固改造工程已关闭5年,试运行3个月。在主展厅的旧建筑上实施了维修项目、抗震加固项目和陈展修复和升级项目。升级改造工程于今年9月顺利完成,河南博物馆主展厅于9月24日投入试营业。经过三个月的试营业,社会关注度很高,各行各业反响良好。经过综合评估,完全对外开放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基本展览集

主展厅全面开放后,建筑、设施和设备呈现出新的面貌,展览和公共服务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据了解,自1998年主展厅建成以来,这是河南博物院第三次全面升级陈进行展览。与以往的系列展览相比,新推出的“大中华选择中国为首都”基础展览在策展视角、展示内容和方式上有了显著改善,试图更好地展示中原文化在中华文明体系中的母体地位及其在黄河文化发展中的核心骨干作用。

《大中华选择建都》的基本展示以中原建都史为主线,以中原文明发展史为关键环节,以世界文明背景为参照,整合河南文物优势,把握中原古代发展闪光点,展现中华民族文明发展轨迹,再现悠久灿烂的中原文化,及其影响力和辐射力。同时,在全球化的视角下,表现出中原文化与其他区域文化的交流和相互学习。

基础展使用了精心挑选的5000多套精品文物,包括大量城镇、庭院珍品等珍贵文物,并吸收了栾川孙家栋、许昌荆灵、新密李家沟、巩义双花一书等近期考古发现。新展览是一个文物收藏,不仅调整了主题,提高了地位,突出了中华文明和黄河文明,而且通过图形、信息和数字技术,对展览进行了深刻的解读

据悉,试运营期间的基础展每天都吸引着全国各地的观众,好评如潮。据统计,国庆假期期间,平均每天有8000名游客,现在每天超过3000人,成为文博“网络名人”名副其实的出拳场所。

这个特别展览有其独特的特点

特展是基础展的补充和延伸。以特殊的形式展示国宝和特色藏品,融合多学科、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是河南博物院的又一亮点。“明清河南”、“国宝特展”两个展览与“大中华选择建都”基础展同时出现,其他几个特色鲜明的特展也已全面开放。

《明清河南》通过文物展示了明清中原文化的特点。“国宝特展”是河南博物院展览的新亮点。特展将实行“轮流当国宝”制度,每期一件国宝。第一个见到观众的是著名的贾胡骨笛。展览运用实物、图形展示和多媒体手段,向公众全面介绍贾湖骨笛的发掘、测音、材料和工艺。

石雕艺术是中国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石雕艺术在中原地区浩如烟海。11月,真正的“重”展——向公众开放。汉代画像的刻骨铭心、气势磅礴的石刻,墓葬的肃穆仪式,璀璨夺目的碑刻石刻,无不体现着民族气质和时代精神。尤其是佛教的奇妙意象,给人留下无穷无尽的艺术享受,表现出古代艺术家的鬼斧神工和超凡的审美情趣。

在主展厅试运行期间,尚未被观众看到的镇院宝云格局青铜禁令将在“丹溪金——中原楚国青铜艺术”展览中重现。春秋时期,丹溪河流域是楚文化的发源地,楚人在这里留下了丰富的文物。此次展出的西川东周楚墓青铜器,以其丰富的纹饰和精湛的工艺,展示了楚文化的魅力。另一个专题展览《——庭院珍藏明清珍品》,是明清时期精美绝伦的工艺珍品集锦,包括漆器、玉器、珐琅、牙雕、瓷器等。其中颇受观众欢迎的清代象牙萝卜和色彩斑斓的十二月花杯都在展出,期待与观众面对面。

辅助项目的准确定位

为了配合主展厅的试开和整体开放,河南博物院在东附楼设立了社会教育体验馆和数字文物互动展示墙,以增强社会教育的体验功能和信息的数字化共享功能。在东附楼一楼,新开了一个1400平米的综合实践体验场馆,包括研究活动教室、文物保护与观察体验、野外考古体验、古代天文科技展览、独立学习五大功能区。可同时容纳500人参加各种活动,采用“差异化、菜单式”的服务模式,准确定位服务人群。

自主展厅试营业以来,“华夏古乐——音乐文物修复展”就以“音乐”的身份出现。从周二到周日,每天上午11:00,下午16:00,华夏古乐邀观众聆听历史的回声。从史前骨笛到先秦遗音,从汉唐乐舞到宋词音乐……新的阵容、新的装备、丰富的内容、升级的古音乐厅,呈现出中国古代音乐文物修复最真实、最震撼的动态演绎。

电视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引起了很多人对文物修复的兴趣,河南博物院的文物修复也有很多神奇的作品。在新装修的文保楼内,专门设立了“历史教室——文物保护观察实验室”。实验室也把修复作为基础展览的一部分,并向特定的公众展示。无机文物和有机文物修复室的内墙设置为透明玻璃展示窗,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向参观者和学习者展示文物保护和修复的过程,深化了文化与旅游融合下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展示功能。

文创努力“扩大动作”

12月2日起,河南博物院以“失落的宝藏”为主题的考古盲盒文化创作产品成为全国爆款“网络名人”,拥有《传承》103010《史诗》等多种产品。通过流行的盲盒形式,将仿制的“稀世珍宝”埋藏其中,让体验者通过使用里面提供的迷你版考古工具,实际感受到发现历史的惊喜时刻。

在文化创作的发展中,河南博物院以“文化大创造”为理念,以贾胡骨笛、凌渡方鼎、傅浩李尊、彩陶双联壶、武则天金竹简等明星文物为主题,开发了一系列产品。众所周知的咖啡和贾虎骨笛“两个混音”,催生了网络名人咖啡。杯子和凌渡方鼎的“两种混合物”创造了流行的“光之杯”。这些“高冷”文物以全新的面貌走进了大众的生活。收藏“只能远远看,不能玩”成了可以玩,可以交到朋友手里的好产品,充分体现了文化创造的魅力,让文物活了起来。

以人为本的多元化服务

为了让大众愿意进入博物馆,吸收文化的力量,河南省博物馆完善了“华夏古音乐厅”和“社会教育体验馆”,在主展厅东西两侧创造了4000多平方米的观众休闲空间,在东附楼开辟了1300多平方米的教育服务空间。主展厅的每一层都设立了文化创意区,更好地满足了公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参观、学习、休闲和娱乐文化需求。

河南博物院主展厅开放,在很多细节上让人有亲切感。进入展厅时,——会发现,对于学龄前儿童和坐轮椅的观众,医院会降低一些展位的高度,让更多的观众欣赏。文化盛宴;语音引导二维码、展板中英双语解读、生僻字注音等细节处理也体现了人文关怀。

据报道,主展厅开放后,河南省博物馆重点培养志愿服务新势力,创新志愿服务形式,结合新展览、新主题和新定位,通过展厅导游和文明参观进行引导,采用专题讲座和定期讲座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精细化服务,满足观众的多样化需求。

全媒体记者秦李玉图

原标题:《传说》

标签: 河南 博物院 中原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本类推荐
TO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