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民生活资讯网 >> 文学 >> 雅趣说“刘”:碧玉打扮成树高

雅趣说“刘”:碧玉打扮成树高

发布于:2021-02-25

中国最早的诗集《诗经》说:“我过去常去,柳树伊一。”看似短暂,却以一种简洁的方式,将古人之间的友好交往暴露无遗。古人以“刘”为姓或称,春秋时有。这个“刘夏”家族的后人演变成了刘姓。金代陶渊明在自己家附近种了五棵柳树,曾自称“五六老师”。

柳树是一种优秀的绿化树种,古人经常用它来装饰风景、美化环境,经常被收入诗歌中。例如,“春江千柳”和“常棣曲流湿地万垂丝”,都是献给水边的柳树的。公元605年,隋朝下令开通蓟运河,余士奇建议在堤岸两岸种植垂柳。皇帝还赐御书杨姓垂柳,并赐民间各种活柳树一封,赏一匹上好的绢马,供百姓竞相种植。白居易的诗《隋刘地》:“西自黄河,东至淮河,绿影千里……”,也是这么一回事。

柳树也广泛种植在古代军营中。据《战国策》说,楚国的射手杨姬友,刻苦训练,能够“向柳叶射一百步,射一百发。”这就是后来被称为《百步穿杨》的故事。汉文帝时,太尉周亚夫在刘溪(今陕西咸阳西南)驻军,军营里种了许多柳树,后人也称军营为“刘英”。金代陶侃镇守武昌时,各营寨到处种柳树,某姓盗柳,私植于其园。陶侃路过,问道:“这是武昌西门柳。你为什么来这里?”太师很难道歉。后来,柳树有了“官柳”的别名。唐朝嫁入西藏后,文成公主在拉萨大昭寺门前种了一棵长安带来的柳树。

早春常见的树木中,柳树最早。杜甫有句诗说:“春有三叶。”。而柳青确实是春色的典型。唐朝诗人王之焕过海关看不见柳树。他只从笛子里听到“折柳”的曲调,写下了《羌笛为何要怨柳,春风不拦玉门关》这首诗。李益随大军去了荒凉的戈壁,但一看到滹沱河上的青柳,就能想到春天的到来,有句话说得好,“漠南春色达滂沱雨,青柳绿,马多”。毛泽东的《春风万柳》不仅描绘了春天的自然风光,而且生动地展示了人们生活中的春天。

因为春天总是和柳树联系在一起,所以许多古老的春节都用柳枝装饰。古代立春后,有寒食节,家家户户都有插柳树的习俗。宋代清明节时,城里人下乡踏青,轿子上饰柳枝杂花。这一天男女都要头上戴柳,说“清明不戴柳,美人成头头”。人们聚在一起,戴着郁郁葱葱的柳枝,仿佛染上了春色。

在古代,送客和折柳作为离别的习俗在古代诗歌中很常见。所谓“长安陌往无限树,只垂杨管隔”。描述汉代文物的《三辅黄图》一书说:“灞桥位于长安东,渡水为桥,汉人送客至此桥送别。”这是关于《叠柳送别》最早的记载。这个习俗大概起源于《诗经》。“我活在过去,杨柳依依;今天我想,下雨下雪了。”“伊一”最初很弱,后来被解释为“不愿去”。正因如此,离别时送杨柳,意味着无法承受其他的意义。

唐代作家柳宗元对刘更加珍爱。在担任柳州刺史期间,他极力主张建立“柳州学”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也曾在其故居临泉种植柳荫,并自诩为“柳泉居”。他整天在刘印下和行人村民聊天,最后聊到了《种柳戏题》。

本文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标签: 柳树 柳枝 杨柳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本类推荐
TO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