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民生活资讯网 >> 文学 >> 消失的中国旗袍美女

消失的中国旗袍美女

发布于:2021-01-07

吴导于君:

有人说,民国是个好时代,旧的在流逝,新的在来临,有其独特的气质,美和时尚。

但正如春梅福克斯所说:“人们并没有因为进入民国而萌发新的思想,而是那些思想来到了民国!”

就像旗袍一样,不是民国的旗袍好看,而是旗袍让民国更动人。

/

王家卫曾说过一句话:“当我想到旗袍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还没有超过一百年的时候,我不禁感叹时代是健忘的。”

但是说没有旗袍美不如说没有旗袍美。因为没有什么衣服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外貌气质性格,旗袍如玉,人也应该如玉。怀念旗袍,其实就是怀念那个时代人们对美的追求,对自我的追求。

旗袍有四个流派:上海派、北京派、苏联派、广东派。这些派别不是按地域划分的,而是按美的不同风格划分的,比如文风,既婉约又天马行空。

旗袍是旗手的长袍,原本是满族妇女的长袍。在民国时期被更多的女性接受,并逐步完善。

作家张爱玲在不断打破旗袍的美。她年轻时看到的旗袍“清冷方正,清教风格”。然而短短十年间,旗袍由长变短;长袖变成中袖,短袖;不开叉的旗袍,也悄然低开。

在张爱玲心目中,旗袍不仅要独特,还要惊艳。领导要矮,天气热的时候要做成无领,无袖,衣服要到膝盖。这叫“风冷旗袍”。

要配红绿,最好用奶奶那一代的花布做,能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国外都有进口镂空面料,用来做“通透、显瘦”的旗袍。

但这种轻盈绝不是轻浮,而是灵魂的美感。

就像《倾城之恋》年白流苏的一套月白蝉旗袍,被家里人嘲讽后,把旗袍挂在墙上,抱着裙摆,然后释然的放下。

那件旗袍代表了她遭遇不幸后内心的平静和从容。民国时期的上海,繁华绚烂,当时的美景也是

无惧时代的眼光,不断做出改变自己的勇气。

海派旗袍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照耀着女性,让她们有着敢于突破自己的胆量。

京派旗袍则走上一条拙朴之路,但坚持传统,并非是人们无法接受改变,而是更注重旗袍内在的品格。

一位旗袍老师傅说:“旗袍的袍字有讲究,袍者,裹贴而不紧身。”不同于现在把旗袍放在表现形态,突出“前凸后翘”上,京派旗袍随着曲线走,却又不紧裹,略有盈盈一握,显现着稳妥。

京派旗袍用传统的平面裁剪,做好的衣裳平直宽大,有大襟,花边也较其他派别的宽,把穿着者的身体,包裹于其中。

或许有人追问,这是否过于掩饰一个人的身体美了呢?

其实裁缝师,有时还需考虑到遮蔽某些身体线条,以达到和谐,体现穿着者的修养与性情。京派旗袍追求的偏偏不是曲线美,而是内敛。

京派旗袍传承人罗三裁说:“世上没得哪件衣裳能换了江山容颜,哪怕仙人羽衣那也是凡夫千年清修的功德,还不得琴棋书画诗酒茶的慢慢打磨。旗袍如玉,美玉配美人,才是大善。”

中国人讲究风骨,京派旗袍恰恰从中体现出,中国人的骨相是一种内蕴美。

苏派旗袍在样式上与海派旗袍相差不大,但在用料很讲究,用上苏州的丝绸、软缎。民国夏梦就曾在苏州定制了一袭,后来被人收藏,乍一看普普通通还有点旧,却才发现是丝绸,在灯光下照起来,有美玉一样的光泽。

另一些苏派旗袍的领口、衣襟、袖口边缘还绣有苏绣,多是有梅、兰、竹、菊。2001年杨凡导演的电影《游园惊梦》中的翠花,就穿着一袭黛绿色旗袍,胸口处有精美的缠枝花卉绣片。

影片中这位挪着小碎步,哼着昆曲,从拙政园的月亮门出来,清风徐徐,襟上的花朵灵动似能摇曳生姿。有人坦言,苏派旗袍是“吴门画派”,将中国最传统的戏曲和旗袍合而为一。

苏派旗袍,就像是温润的流水。乍见之下平平无奇,一旦凝望,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像不断涌现的水花与惊喜,让人联想到雨巷的姑娘,游园的杜丽娘......

只是遗憾,苏派旗袍已经渐渐隐没在了岁月中,不再有太多的回音。

在广东、香港习惯称旗袍为“长衫”,2018年广东省博物馆还展出了《百年时尚:香港长衫故事》。

“长衫”一词其实是男女装通用词。民国女性意识觉醒,追求与男性同样平等的权利,将繁复的装束脱下,纷纷换上了旗袍。在港粤因为旗袍与男装长衫相似,并也将之称为“长衫”。

后来旗袍长衫就变成了女性的普通装束,她们会穿着旗袍买菜做饭,操持家务,更把长衫当作上班的日常服。旗袍样式,不是张爱玲说的“刺目玫瑰红印着粉红花朵,嫩绿叶子印着深紫”。

而是十分简约,常常是单色无图案,无绲边盘扣的长衫。只有在婚宴,或者比较重要的场合,会定制花样稍微繁杂些的旗袍,这些特称为“饮衫”。

今日香港一些学校的校服,依然是中式长衫,蓝色或白色的长衫裙、长筒白袜、黑色皮鞋。虽然不是严格的旗袍样式,但远远望着,依然让人觉得那仿佛是民国翩翩走来进步青年。

也许与出入影院,参加高档场合的名媛淑女的旗袍相比简朴之极,但流连于院校,乃至市井厨房的旗袍,却有一种俗世里的美意。

因为她们让人看见,美不仅是一种诗意,更是一种风俗。

与民国四大派旗袍相比,今日人们对旗袍的看法已然大不同。

现代人更加追求曲线美,这好不好并不容易下定论。因为有人喜欢穿高叉的旗袍显气质,有人喜欢内敛的简约,不是孰好孰坏的问题,是审美的不同。

只是不管如何,旗袍走过百年岁月,在它身上,有一些女子独立坚强,不断改变自己;有一些女子始终坚守理想;有一些则为此而明亮,哪怕是市井间的走动,也有如春光的明媚。

无论变化如何快,审美如何变化,我们都要明白美之于袍,更美之于骨,之于魂,之于自己。或许,唯有这样百年后的我们,才无愧于她们用自己的努力与坚韧,照亮了这片土地。

文字为物道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

标签: 旗袍 长衫 京派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本类推荐
TO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