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民生活资讯网 >> 文学 >> 为什么贾母不是黛玉的主人

为什么贾母不是黛玉的主人

发布于:2021-02-24

《红楼梦》里的贾母有一种不露露水的智慧。她可以善良,也可以犀利。她既能看到泰山,又能看到几毛钱。任府中有各种各样的诡计,她可以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只有一件事贾母不太明白,那就是戴宇的婚姻。宝黛的婚事,明摆着就要来了,连凤姐的小伙子也跟外人说:“林姑娘一定是定了前程的。因为林老师生病了,两个人都还年轻,她还没有到这个地步。再过三两年,老太太就要开口了,再也不准了。”她就是不开口。难怪细姑娘等不及了,怕老太太有一天回不了西,情侣不结婚,一场恋爱变成一场梦。

法恩的焦虑不是没有道理的。既然是老太太一句话,为什么不早点发这句话?让两个恋人在月亮上叹息流泪,为对方生病。她是不是很迷茫?还是装傻?

毕竟是书里的人事,作者已经死了,抓着衣襟无法过问。但是如果你读了很长时间的书,你就不会把自己当外人了。关于贾的心理也有很多自以为是的揣测,那就说说吧,就像曹公说的,只为分享快乐,放松心情。

贾母无疑非常喜欢孙女黛玉。她从小失落,从小在贾身边长大,牙齿锋利,风韵犹存。从贾喜欢上了眉眼有些像林妹妹的,就知道的长相也是贾最喜欢的一个。

贾母爱她胜过爱普通人。黛玉一进贾府,贾母便命宝玉让出地方来。"。宝玉说宝钗送黛玉燕窝,贾母叫凤姐每日供给;就连偶尔的抱怨也透露出亲密,对着我的小伙伴大喊:“我的老朋友是那个世界上的邪恶屏障。遇到这两个不省事的小伙伴,没有一天不烦我”;她把孩子介绍给刘奶奶的时候说:“我家三个姑娘都好好的,只有两个姑娘可恨。”。不管她伤害的是三个女孩还是这两个“可恶”的女孩,如果她对这个世界略知一二,就不会误会。

抛开这些细节不谈,黛玉自身的精神面貌也是一面镜子。她是一个如此敏感和缺乏安全感的人。刚进嘉福的时候,她很小心,不肯多说一句话,多走一步。后来,她口齿伶俐,容光焕发。这与宝玉的细心呵护有关,但如果她没有感受到贾的爱,甚至宠溺,她性格的整体基调很可能会暗淡几度。

作为一个善良的老奶奶,贾母能给黛玉最大的福利,应该是给她安排一个好的婚姻。理想的家庭应该有最基本的合适的家庭,还要有一样的长相和才华。最重要的是对黛玉好。这些文章列出来,大家都不觉得宝玉难。对贾母来说,她最喜欢的两个孩子在一起应该是最甜蜜的事情。

我想贾夫人一定也想到了,所以悟性好的凤姐总是拿宝玉和黛玉开玩笑。黛玉虽然尴尬,但尴尬中未必没有甜蜜。凤姐的玩笑是热身,是煽风点火。她总是那么好管闲事,能感觉到贾的用意。

其实凤姐也不用那么麻烦。贾母不会一句话放下一万句话。我觉得这是因为她的内心也很纠结。

在宝玉的婚姻中,不仅有贾,还有王夫人。母亲有更多的话语权,也有更现实的考虑,因为她更关心自己的感受。

黛玉的美太程式化了,不是每个人都能欣赏的。作为母亲,谁会喜欢一个儿子动辄“死一半”的女孩?况且黛玉身体确实不好,宝钗也不是很健康,但病也只是咳嗽两声,吃一片冷香丸就能解决。黛玉身体不好,在探春面前“礼仪差”,探春也可以体谅她。作为母亲,谁希望儿子娶一盏“风一吹就坏”的漂亮灯?

从世俗的常识来看,太太无法与贾抗衡,但她背后还有另一股力量,那就是的支持。

对于黛玉和宝钗这两个小姐姐来说,袁春是曾经的,印象应该不会太深。只有这本书

写她看到二人都如姣花软玉一般。赏赐节礼时,她却非常奇妙地将宝玉宝钗列为一等,黛玉和其他人列为另一等。这是一个太明显的暗示,宝玉是惊诧,黛玉是不爽,而贾母,应该能接收到更多的东西。

王夫人和元春组合,等于在贾母划的那条明线之外,又划出一条暗线,至此,贾母不能不思考,怎样面对这件事。

如果她先下手为强,非要把黛玉许配给宝玉,王夫人她们也没办法,难不成跟贾母撕破脸,落个不孝的名声?但贾母不可能这样做,尽管曹公一直是用仰视的态度写这位老祖宗,但我们还是能对她的性格有个基本的掌握,那就是,和很多大人物一样,她的感性虽然很发达,她的理性却更发达,而且,在关键时候,理性更能占据上风。

从晴雯事件里可窥一斑。

晴雯跟宝玉最后一次见面时,说:“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不料痴心傻意,只说大家横竖是在一处。不想平空里生这一节话来。”

她为什么会以为她和宝玉横竖在一处?以为他们还有一个茫茫无边的未来?我想,应该是,这个聪明过人的姑娘,感觉到了贾母的意图。贾母自己也跟王夫人说:(晴雯)“甚好,言谈针线都不及她,将来还可以给宝玉使唤的”。

贾母向来审美优先,房间里珠环翠绕,她喜欢的人,也大都鲜明悦目,她想为宝玉收在房中的,自然是晴雯而非袭人,“袭人从小儿不言不语的,我只当她是锯了嘴的葫芦”。但当王夫人告诉她,自己已经把晴雯撵出去,准备将袭人收房时,贾母也未做反对,只说:“既然你深知,岂有大错误的。”表达了对原本可能微觉不安的王夫人的信任,很快就把话题转到别处去了。

大人物都是这样,他们也许表现得很感性,最终还是会听理性的。

刘邦的最爱是戚夫人和赵如意,但只要别人认真劝一下,他就会在明知道吕后一定会狠整戚夫人母子的情况下,确定吕后的儿子为接班人;大人物对丁玲曾经无限激赏,为她写下“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的诗句,但在需要拿她开刀时,毫不手软;如今职场上也是这样,千万不要以为饭桌上领导抬举你一下,就能保你江山永固,突如其来的宠爱,常常也会无缘无故地消失。

贾母在贾氏企业跌爬滚打多年,见惯风高浪险,手中又有许多利益可以分配,大家族的大领导,也算半个政治人物了,贾母不可能像个倔老太太那样,一意孤行地坚持自己的主张。

黛玉和晴雯的确不同,前面说了,黛玉是贾母心尖上的人,在正常情况下,贾母一定会坚定地维护她的利益,但事关贾母的核心利益,她就不能不三思而后行了。这个核心利益,就是宝玉。

即便贾母再疼爱黛玉,王夫人忧虑的那些,她也不能不考虑到,如果黛玉真的不适合做宝玉房中的当家人,她也不可以非要这样。至于说,宝玉深爱黛玉,要为她寻死觅活,在包括贾母在内的贾家长辈眼里,也许是不需要耗费太多脑细胞的问题,“打小都是这么过来的”,他们见惯风云,认为人人最后都会变成跟他们一样的大人。

在这种情况下,贾母的理性使她放眼黛玉之外的人选就不难想象了,但对于王夫人和元春中意的宝钗,贾母似乎并不买账。她的目光越过宝钗,投向宝琴,还让那个不着调的张道士帮着物色,完全无视宝钗的存在。

没错,小说一开始是说宝钗为待选秀女,但是除了这一笔之外,宝钗跟其他待字少女没有任何差别。薛姨妈跟王夫人说,宝钗戴的那个金锁是个和尚给的,要等有玉的才能配。宝钗因此刻意地和宝玉保持疏远,黛玉也因此对宝钗十分顾忌,还曾在心中对宝玉叹息,你我之间为何来一宝钗,即便有金玉良缘之说,也该是你我才对啊。如若宝钗是待选秀女的话,这些话题统统不存在,更何况,宝钗这待选的时间也实在忒长了一点吧。

我不知道曹公当时为宝钗拟定这一身份是何意,只知道写着写着他把这一茬完全丢下了,那么,贾母执意将宝钗视为透明,便显得意味深长。我姑且根据我有限的人生经验猜一下,那可能是,虽然贾母非常非常欣赏宝钗,但很有意思,有时候,你最欣赏的,恰恰是你所不喜欢的。

贾母对宝钗的欣赏在多处体现,宝钗十五岁生日,贾母特地要凤姐大办一下,又夸宝钗“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王夫人也作证,说“老太太时常背地里和我说宝丫头好”,证明不只是当面表扬。

这四个女孩儿,自然包括黛玉了,也包括探春,但贾母会喜欢一个外人多过自己的孙女外孙女吗?她对宝钗的表扬,更像是领导的高度评价,很严肃,很正色,就差没有进一步给数据化了,这跟她提起黛玉时那口口声声的“小冤家”不同,跟一迭声地喊凤姐“猴儿猴儿”也不同。贾母对宝钗的欣赏,是透着距离感的,甚至有一种因为自己做不到她那样,所以才特别欣赏的意味。

宝钗知道贾母上年纪人喜欢热闹戏文,喜欢甜烂之物,但她也许不知道,贾母未必喜欢她这份知道。在长辈们面前,宝钗表现得像电脑程序一样无懈可击,若是碰到个同样追求秩序的人,比如王夫人,倒是很投缘,但贾母活到这把年纪,最看重的是快乐,宝钗,却是一个不能够像凤姐那样,能让贾母“狠笑”一场的人。

她的衣服太素净,她的房间太简约,她的表现太克己复礼,这些,都与贾母所爱迥然不同。这个时候,贾母的感性重新占据上风,是的,她可以放弃黛玉,但她同时也不想选宝钗,她于是放眼周边,宝玉的婚事因此一再拖延,这给宝黛恋情留下了足够的缠绵悱恻的时间。

宝玉后来是怎样失去黛玉的呢,又如何终于选择了宝钗?贾母和王夫人究竟作何感想?都是尽人猜测的话题,只有一点可以肯定,贾母的表现,决不会像高鹗写的那样无情与粗糙:听说黛玉不好了,“贾母眼泪交流说道:‘是我弄坏了她了。但只是这个丫头也忒傻气!’”

这叫什么话!贾母就算明白黛玉为什么弄成这样,也是绝不肯这么说的。“便要到园里去哭她一场,又惦记着宝玉,两头难顾……只得叫王夫人自去。”还让王夫人告诉黛玉的阴灵:“并不是我忍心不来送你,只为有个亲疏。你是我的外孙女儿,是亲的了;若与宝玉比起来,可是宝玉比你更亲些。倘宝玉有些不好,我怎么见他父亲呢!”这不是有病吗?黛玉都快要死了,用得着这么去扎她的心吗?

随便翻一个情节,就知道后四十回写得有多蠢,不明白为之鼓吹的人是怎么想的,总之,贾母这个老祖母,只是在前八十回里活色生香着。

标签: 贾母 宝玉 黛玉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本类推荐
TO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