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民生活资讯网 >> 文学 >> 看文物|康熙吴张甜《龙滨十友》墨迹

看文物|康熙吴张甜《龙滨十友》墨迹

发布于:2021-01-14

康熙五年张甜《龙滨十友》墨迹

这套墨集共有十锭,形状大小不一,有长方形,有扶手,有古竹,有古琴。墨上的彩绘精致细腻,刻有琴、笔、纸、砚、镇纸、扶手、竹筒、双剑、文石、书籍的形状,巧妙地组装在一个长方形的黑漆盒子里。盒盖顶上有金漆篆书:“龙滨十友,自习室签约,金兰焦耳,均坚香”。有“尤兰室”和“开泰”两个红色篆书,印成方形,涂有金漆、红色和古画。

吴瑙,安徽休宁人,字张甜,号开泰,是另一间办公室的主人。明清时期著名的墨工,与曹素功、吴寿谟齐名,独树一帜。它是休宁学派的领军人物,它的后人将继承它的产业。张甜油墨工业历史悠久,产品众多。但其优劣是由年代决定的,康熙初年制作的质量较高,如《韩苗流芳》、《轩朗窑》。

News

历史传承

中国墨文化的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殷商时期的人已经掌握了使用天然墨水的方法。人工墨水出现于西周。《述古书法纂》记载“墨是罚周宣王时所作,字是用黑土、煤烟、泥土等制成的”。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人工墨迹记录。春秋战国时期,墨水广泛用于书写,人工墨水因其质量优于天然墨水而逐渐得到认可和普及。从秦汉到隋唐,人工制墨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在松烟墨。墨模的出现使油墨形状趋于规则,整个制墨体系逐渐变大。许多著名的水墨艺术家出现了,休宁、歙县一代的徽墨逐渐成名。随着宋代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制墨业也迅速发展。技术上主要是油、烟、墨的发明,名人辈出。此外,文人、官员和政要对制墨行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到了明清时期,水墨早已不仅仅是一种书写工具,更是文人或达官显贵表达旨趣、彰显身份的一种手工艺。

News

制墨工艺

古墨的制墨工艺包括松散、造窑、点火、取煤、配剂、给灰、出灰、试磨等。主要原料是烟和胶,烟是动植物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气化,特别是在黄山的古松。胶水是一种制墨粘合材料,由动物皮和骨头熬制而成。早期常用鹿胶和麋鹿胶,现在牛皮胶广泛使用。烟和胶才是最重要的。所谓“谁抽谁墨质也”,“胶质先处理,胶质细而墨妙,胶力长而墨实,胶质完美而墨精”。辅料主要是名贵中草药,如熊胆、珍珠、麝香等。使油墨具有增色、增香、坚韧、防腐的功能。

制作时,各种动植物油在密闭条件下不完全燃烧,遇冷汽化凝固成烟,称为“练烟”,然后熔化。古人要求“沸使胶清,墨不腻,这是最迫切的解决办法”。注意用胶量,熔胶温度和时间。所谓“热的时候,胶水不会凝结,墨水会碎;大冷会使果冻和墨水破裂。”。香烟和胶水制成后,将所有制墨原料按配方依次加入,搅拌均匀,捣碎。古墨制作时,用青石做臼,用檀香做杵,反复捣,直至捣透。做墨模。一般是质地优良的木材,如楠木、李唐木等。是事先根据设计挑选并雕刻成墨模的。将捣成杵状的原料放在墨墩上,用捣锤敲打,制成墨蜜饯,根据墨纹样品称成小蜜饯。将准备好的小砂囊搓成墨球,埋入墨模中。搓的时候注意压、压、推、接。将嵌在油墨模具中的油墨放在鞍座下,挤压整平,经冷却、定性分析后脱模,形成墨锭。将新成型的墨锭放入烘墨场,翻转自然晾干。已经干燥了60%到70%的墨锭将锉掉毛边,平整外观。根据墨锭的图案和文字,刻有金粉、银粉和各种颜料。纸盒、锦盒、漆盒、卷轴盒是根据各种墨水的形状和内容来准备的。

(图片来源安徽博物馆)

责编:杨晓军

标签: 休宁 时期 篆书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本类推荐
TO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