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民生活资讯网 >> 文学 >> 这些木刻版画和刀具见证了鲁迅对年轻版画的支持

这些木刻版画和刀具见证了鲁迅对年轻版画的支持

发布于:2021-01-27

1933年,刘闲结识了鲁迅,为鲁迅的作品创作了《野草》 《阿Q正传》 《孔乙己》等插画,并不断向鲁迅索取利益。他参加了鲁迅导演的新木刻运动,成为其中的重要成员。鲁迅精神成了他一生生活和艺术的指导,奠定了他的现实主义革命现实主义艺术道路的基础。

2021年1月23日,“我爱艺术胜过爱生活”在上海鲁迅纪念馆“奔跑的艺术花园”专题展厅展出。此次展览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展出了100多件(组)刘闲艺术作品及相关文物,包括木刻作品、刘闲使用的木刻刀、鲁迅致刘闲的信、刘闲的版画《序》等。讲述刘闲和鲁迅的故事,以及刘闲具有现实主义题材的艺术创作。

论文了解到,展览分为四个部分:一、先锋与启蒙;二、血火淬;第三,独特的艺术风格;第四,人生最好的。今年是中国新兴版画运动90周年,这也是鲁迅纪念馆推出这个展览的原因。之后,鲁迅纪念馆将陆续推出与新版画相关的展览。

刘岘与鲁迅

刘闲

刘闲,原名王之蝶,1915年生于河南省蓝丰县。他从小就喜欢画画。1932年,少年刘闲怀着对新生活的憧憬来到北平,考上北平艺术学院西洋画专业,开始自学木刻。1934年,刘闲赴日本东京皇家美术学院油画系学习,师从日本著名版画艺术家平冢易云,学习木口木刻技法。回国后,他不断实践和提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木刻艺术风格。

展厅现场

刘闲《乞丐》展厅现场

依附鲁迅是刘闲强化版画艺术方向的重要因素。20世纪30年代,鲁迅大力提倡新木刻。受鲁迅、柔石木刻文集的影响,刘闲受到英国达格利什画展和苏联费斯基版画的启发,雕刻了《乞食者》 《小贩》 《残废的老人》 《卖报童》、《贫困》 《马克思》 《列宁》 《鲁迅》 《野草》等数百幅肖像。展览开始时,也展示了这一时期的作品,观众可以在10厘米左右的地方看到刘觅的努力。

在展览现场,刘闲使用的木刻刀

鲁迅的剪影,刘闲的原始木刻,34.327.71.8厘米。1959年,刘闲的女儿王仁银将其捐赠给北京鲁迅博物馆

1933年,刘闲遇见了鲁迅。同年10月,在上海“现代作家木刻展”上,刘绍第一次与鲁迅见面,之后多次见面通信,得到老师们的热情指导和支持。同年,征得鲁迅同意,刘绍为鲁迅的书《雪》刻了33幅插画,其中《我的失恋》 《白夜》受到鲁迅的好评。

展厅现场,0103010插图之一

展厅现场,《白夜》插图之一

展厅现场,《罪与罚》插图之一

展厅现场,《罪与罚》插图之一

在此次展览中,观众可以看到刘岘为《白夜》以及《罪与罚》制作的木刻插图。策展人包明吉告诉记者,“刘岘的作品看上去很像欧洲的铜版画,线条很细,很像素描,展厅中的作品也大多也能体现这一特点。”

鲁迅致王慎思(刘岘)信信封,1933年,23.7cm×17.2cm

鲁迅致王慎思(刘岘)信信封,1933年,23.7cm×17.2cm

信封上的刘岘题记:这是鲁迅先生廿年以前寄给我画册的一个包袋。“八一三”后,我由日返沪,将书箱存在友人处,经过了八年抗战,三年的解放战争,而又幸而由友人处得到一支书箱。但其中的书信全掉了,只余下这个包袋。先生已逝,支字均弥珍贵,特记字存留。

岘 春, 北京。一九五○年

(注:信中提到的“书箱”是1934年7月刘岘去日本前存在钱杏邨家的,后由友人从上海带回来。)

1933年刘岘在上海发起并组织未名木刻社(后更名无名木刻社),该社得到鲁迅先生的扶持和关怀。在刘岘的邀请下,鲁迅亲自为《无名木刻集》撰写了序言,刘岘用刻刀将序言刻成阴文,印在木刻集首页。1934年,鲁迅为刘岘刻作的《怒吼吧中国之图》的情节“说明”与“后记”亲笔作了文字的修改与润色。

刘岘赠鲁迅《怒吼吧中国之图》签名本,S.M.特力雅可夫著 刘岘作木刻插图,书中有木刻作品28幅,1935年北京未名木刻社印造 初版,1935年刘岘曾赠送鲁迅,书中题字“鲁迅先生指正 岘敬赠” ,鲁迅藏书 许广平捐赠,北京鲁迅博物馆藏

“革命的中国之新艺术”展览图册,鲁迅收藏 许广平捐赠 北京鲁迅博物馆藏

1933年底,鲁迅先生在宋庆龄先生的协助下,经《VU》杂志女记者绮达•谭丽德的热情推荐,征集选定了55幅中国木刻青年的作品,组成了“革命的中国之新艺术”展览会,于1934年3月在巴黎皮埃•沃姆斯画廊展出。其中选有刘岘的作品《伊里奇》《同志》《奏琴人》3幅作品。此外,鲁迅编印的第一本中国新兴木刻集《木刻纪程》中,选印了刘岘的四幅作品。

在展厅中央,主办方展出了刘岘的木刻原版,以及由鲁迅写序,刘岘刻的《序》。

展厅现场,刘岘的木刻原版

序》。" style="width:600px;" src="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110/732/648.jpg" />

刘岘刻《序》。

刘岘的现实主义创作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刘岘怀着一腔爱国热情,立即中止学业从日本回国,先后参加上海留日归国同学救亡团、河南留日学生救亡团,并在开封举办了 “抗战宣传美术展览”,他自编自刻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罪行的《没有字的故事》,又编印了《抗战版画》,他以刻刀为武器,为祖国而战斗。

1939年,刘岘调到延安鲁艺美术系任教,在此他对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艺术不是艺术家象牙塔里的玩物,应是时代和人民的心声。

刘岘《侵略者来了》

刘岘《巡查淀上》

刘岘《夜袭》

抗战时期,刘岘以刻刀为武器,投身抗战洪流,创作了《侵略者来了》《反扫荡》《巡查淀上》《延安风景》《狼牙山五壮士》《巩固团结抗战到底》等大量作品,他的木刻艺术在血与火的淬炼中成熟起来,并得到毛主席的关注和好评。毛主席亲笔题词,鼓励他“为创造中华民族的新艺术而奋斗”。此后的刘岘一直为践行毛主席的话而努力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刘岘曾负责中国人民印刷厂的接管工作,但仍然紧握刻刀,潜心创作。上世纪50至60年代,刘岘开始探索更广泛的题材——自然风光、花卉、飞禽走兽等,轻松雅致的题材开始进入了他的创作视野。

1958年,诗人郭沫若创作了101首《百花齐放》新诗,并特邀刘岘为其新作刻作花卉插图。刘岘以舒展柔美的线条创造了清新、恬淡、优雅的花卉意境,并呈现出丰富的精神内涵。当时《百花齐放》插图诗集一经出版,立即受到读者和专家的广泛赞誉。

展览现场,郭沫若《百花齐放》诗集

展览现场,刘岘刻郭沫若像

《百花齐放》插图,月季

展厅的最后一部分呈现的是刘岘的艺术创作。包明吉表示,“这些作品大多是刘岘晚年因身体状态导致无法手握刻刀后而改用油画棒等其他手段所创作的作品,包括晚年为《野草》再做的插图等。”

《古树村落》

《红顶小屋》

《木棉》

《火红的鸡冠花》

刘岘女儿王人殷曾在回忆中表示,父亲刘岘是一位把自己完全奉献给艺术的信徒。1990年8月,刘岘离生命尽头只有20多天的时候,尽管身体已十分虚弱,可他仍然朝夕与绘画为伴,白天画晚上画,妻子和女儿劝他休息,他口头答应,却不能罢手。“我爱艺术胜过生命”,这是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说出的话。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3月7日。

标签: 鲁迅 木刻 插图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本类推荐
TO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