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民生活资讯网 >> 文学 >> 现实生活为中国诗歌注入新的活力

现实生活为中国诗歌注入新的活力

发布于:2021-02-23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现实生活为中国诗歌注入新的活力

CCTV 《经典咏流传》利用电视传播中国诗歌。个人资料图片

春节前,广西南宁社区举行写春联、唱诗活动。新华社记者路博安照片

快递哥新华社记者严焕宗照片

人工智能,高铁高铁,快递哥都成了中国诗词里的新形象。京张高铁新华社记者李欣照片

创新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使命。没有创新,就没有新诗。胡适当年倡导的“新诗革命”,就是认为旧体统诗僵化过时。他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指出:“现在的学者胸中记着几个文学公式,他们被称为诗人。他的诗充满了陈词滥调。”而“新诗革命”只看到了旧式的格律诗,却没有看到中国诗歌也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和审美基因。当然,中国诗歌也面临着时代性和创新性不足的问题,以至于诗歌远离了大众和时代。我们今天讨论中国诗歌的当代性是重要而紧迫的。

文学不仅是个人的创作,也是时代和社会的反映。中国诗歌的当代性是指诗歌要表达当下的个人情感,描述人们的日常生活,呈现新时代个体的微妙情感和微妙心理,增强审美体验、社会体验和时代精神的诗意表达,即以人为本,增强文化自信,唱出心声,热爱山水,观察天地,创造新时代的诗歌经典。

捕捉身边的新形象、新意象

诗歌是创造意象的艺术。艺术就是用图像去感动。只有典型的形象才能深入人心,永远流传下去。我们的时代恰恰是一个不断创造新形象、新形象的时代。新的经历,新的感受,全新的眼界,都与过去大不相同,都是以加速度的形式产生的。山水之美和自然的魅力,日常生活之美,人文网络和社会和谐都会给诗人带来新的灵感和冲击,激发他们的诗歌创作欲望;复兴之旅、模范英雄、高速高铁、智能机器、青山绿水、绿色发展、平等正义、民生保障、精准扶贫、安居乐业等。都可以被描述为物品,成为新的诗歌意象。

诗人王天明有一首《定风波国产航母下水》,是写国内航母的。这是一个新主题:

自古以来,勇者漂洋过海,龙入水招潮儿。太阳下映红旗,天远,卷平,征途迎千浪。

云吹着你怕什么?官兵的铁骨已经铮铮有声。今天在海上建了一座长城,像一只老虎和一艘航空母舰。

新时期,大国形象地进入诗歌创作。对于格律诗来说,这是一种创新,一种新形象、新形象的创新。

还有当代生活场景的描写,大部分诗人可能会听到,听到,但很少写诗,更难写出新意。理子理子梨《沁园春》在这方面有了新的探索:

在一个城市的南部,烟雾在一年中的某一天突然增加。有在寻找你,漂浮在根凯;常欢广告,擦彩虹。陌生人东走西走,行人先走后走,喧闹的戏剧永无止境。黄昏,看交谊舞,谁散谁迎?

走过雁径。在雨中飞翔的云朵有多少?花和梦是两种忧郁;远处的山和你一样朦胧。岁初,江湖凉血,收拾行囊定夜风。青春是,那是一场酒绿,一场灯红的游戏。

现代元素比比皆是,是常见的城市景观。而诗人与青春记忆的结合非常现代,忧郁、迷茫、青春激情与都市街景交替闪现。

新的时代、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价值观,总会催生新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形式。因此,新时代也将是唯美主义的新时代

每个时代,每个民族都需要英雄。西方《荷马史诗》,中国《格萨尔》 《江格尔》等。都记录和讲述了最早的史诗中的英雄事迹。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是唐代边塞诗的主轴。

当代诗歌中也有一些歌颂英雄的优秀作品,如黄彦清的《沁园春塞罕坝精神赞》:

一面红旗,三代青年,百里绿屏。是项英坝、清溪捆练、云浮岭表、临海盛涛。北拒沙流,西拒太岳,京津百万兵守。凝视着那个地方,带着淡淡的烟雾,绿色长城。

曾经岁月峥嵘。况览镜衰颜白发生。忆荒原拓路,黄尘蔽日,禽迁兽遁,石走沙鸣。沧海桑田,人间奇迹,山水云霞无限情。春来也、听奔雷击鼓,布谷催耕。

塞罕坝的事迹近年来广为人知,几代人治理荒漠,前赴后继,终有成效,这首记录其英雄壮举的诗歌,颇具概括性,把这一事业的前后历史及艰辛努力,以艺术的方式完美再现。

张紫薇写“敦煌的女儿”樊锦诗的《浪淘沙·樊锦诗礼赞》,将樊锦诗对敦煌一见倾情的热爱和长久坚持的守卫,写得异常动情,也写出了敦煌对文化的独到贡献:

古道漫风烟,散落诗篇。窟封宝藏不知年。应是前生心暗许?一见生欢。

带路舞飞天,乐奏和弦。大同世界尽开颜。莫使珠光沉睡去,璀璨人间。

抗疫诗歌彰显自我与国家的依存和融合

2020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考验人类,也考验了中华诗词的当代性。对奔赴武汉、湖北的白衣战士的歌颂,对医护勇士的歌颂,成为一种潮流。诗人们再次体会了个体与民族、自我与国家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关系。

有些注重细节捕捉的诗歌尤其令人记忆深刻,比如王守仁《按手印》:

抗疫悬壶争挽弓,神州处处起春风。

签名请战飞千里,白纸梅花指印红。

也有参与抗疫第一线工作诗人的现场记录,比如公安干警参与武汉封城的描述,典型的有武汉干警楚成的《声声慢·次范诗银先生雪后上元寄武汉诗友韵杨泗港大桥战疫书怀》:

凌寒守卡,戴月披星,城封桥锁伤情。纵使新春佳节,莫诉衷情。江流如风婉转,是悲生、更是柔情。男儿战疫,别妻离母,只有真情。

偕谁瘟神来捕,龟蛇望、愁云惨淡无情。宁为阵前兵卒,不废豪情。严防细查刻刻,待晨曦绘出深情。同心圆上,警徽添,一片情。

壮丽艰辛的扶贫历程呼唤与之匹配的诗歌力作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这是史诗般的实践。壮丽艰辛的扶贫历程呼唤着与之匹配的诗歌力作。

诗词界在这方面没有落后,有不少诗作生动形象地反映了这一历史巨变。有些表现扶贫工作队的诗词,比如钟起炎的《与贫困户共商产业发展》:

灯火人家月色幽,小桥流水唱无休。

帮扶走访深山路,每与春风一道谋。

也有歌颂扶贫英雄的,比如蒋昌典的《广西村官黄文秀》:

贫家儿女最知贫,欲变穷乡自屈身。

莫道光华才一瞬,火花点亮是青春。

这些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健康、美好的情感,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是对生活的满足和对人生意义的追求。与人民同甘共苦,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所以才有一个个感人故事、细微变化、日常细节,带着泥土味,充满真情实感。这些诗歌表现出的血肉相连的情感是感染人的,这种精神是激励人的。这些情感和意义的抒写,是一个时代真实的记录,是诗词当代性的鲜明表现。

创新和建构,是新时代诗歌诗词的双重使命。创新和建构并不矛盾,创新要转化为建设性力量,并保持可持续性,就需要建构,建构包含着对传统的尊重和吸收,而不是彻底否定和破坏颠覆。创新,有助于建构,使之具有稳定性、持续性。而只有建构目的的创新,才不是破坏性的,是真正具有建设性,可以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增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力量,成为建设文化强国的能量动力。(作者:李少君,系《诗刊》社主编)

标签: 诗词 中华 诗歌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本类推荐
TO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