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民生活资讯网 >> 文学 >> 新书介绍|王亚南:《〈桃花扇〉接受史》

新书介绍|王亚南:《〈桃花扇〉接受史》

发布于:2020-12-11

《〈桃花扇〉接受史》,王亚南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3月。

内容简介

清代孔的《桃花扇》传说,作为中国古代戏曲经典之一,自问世以来,就一直流行于案头。

本书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相关文献资料,以《桃花扇》传播接受活动的历时演变为经典,以不同类型的传播接受活动为纬度,从跨学科的角度对《桃花扇》 300多年的传播接受过程进行梳理、考察和研究,力求立体地描述和呈现其真实图景,探索其演变轨迹,揭示其整体特征。本文探讨了其传播和接受活动所处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的影响,探讨了《桃花扇》经典化的多重路径,并展望了《桃花扇》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希望有助于促进《桃花扇》研究的发展和进步,为新时期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历史和实践经验。

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在于:第一,通过探讨《桃花扇》的传播、接受和影响,具体完整地呈现了《桃花扇》经典化的过程,加深了我们对这部名剧的理解和认识;其次,通过对古典戏剧因素的分析和总结,对当前戏剧的编纂和表演有所启示;再次,考察了中国戏曲发展的生态状况、戏曲理论批评的演变过程和特点。

该书的创新之处包括:一是大量挖掘、整理、利用清末民国报刊,丰富了研究对象,加强了研究基础,使《桃花扇》接受史的描述和研究更加全面、客观;其次,我们关注和调查《桃花扇》的域外传播和批判性研究。

与同类研究相比,本书在丰富客观史料的基础上作了更为具体深入的论述,分析研究了王英旭《桃花扇》修订、《桃花扇》清代海外接受研究等重要但被忽视的接受现象和情况。

目 录

介绍

第一章《桃花扇》书和版本

第一节《桃花扇》制版流程

第二节《桃花扇》清代民国版画

第三节《桃花扇》现代排版

第二章《桃花扇》在清代的唱和接受

第一节康熙、雍正年间《桃花扇》的唱和接受

第二节乾隆时期《桃花扇》的唱和接受

第三节19世纪《桃花扇》的唱和接受

第三章20世纪《桃花扇》的唱和接受

第一节清末民国时期昆曲的演唱与接受《桃花扇》

第二节清末民国时期京剧的改编与演唱《桃花扇》

第三节,欧阳予倩编辑创作了《桃花扇》剧本和表演

第四节,周为创作了《李香君》个剧本和表演

第五节当代《桃花扇》昆曲的创作与表演

第四章《桃花扇》在清代和民国时期的主题和艺术影响

第一节清代张卉小说《桃花扇》

第二节顾的《新桃花扇》

第三部分是《桃花扇》对清代和民国戏剧创作的影响

第四部分是《桃花扇》对曾朴和林纾小说创作的影响

第五章《桃花扇》清代批评

第一节评清代的《桃花扇》

第二节清代《桃花扇》的序跋批评

第三部分是对清代《桃花扇》咏物诗的批评

第六章是20世纪对《桃花扇》的批评研究

第一节20世纪《桃花扇》批判性研究导论

第二节王国维的《桃花扇》批评研究

第三节吴梅的《桃花扇》批评研究

第四部分是梁启超的《桃花扇》批评研究

第5部分《桃花扇》日本的接受和研究

参考

后 记

这本书是在我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补充的。在论文初稿的最后,有一个原创的“谢谢”作为后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又有很多略带感情色彩的内容,不方便整体转移。所以,写下以下几段话,作为对过去几年学习生活的总结,同时也是未来新征程的开始。

作者近期照片

之所以说是“学”,是因为我虽然在硕士期间学的是元明清文学,但在硕士期间更注重诗歌和散文。我的导师朱万树没有用指控招我进门,给我机会问人大的时候,我对戏曲和戏曲研究几乎完全是门外汉(当然,我现在不敢说“人之门”)。

当我在入学前的暑假里听从了朱老师的建议和要求,阅读了大量的中国戏曲史著作和中国戏曲作品,一窥中国戏曲界的“大处”时,我对这个偶然闯入的广阔的花园和神圣的殿堂感到更加的无知和困惑,但我也被它吸引住了,希望能感受到它的魅力。

我能做的,也必须做的,就是从“零”开始,全力以赴,全心全意投入,积极踏实地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那种先学后不知的感觉越来越强烈,越来越真实。

入学后,由于我参加了朱先生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清戏曲》编撰与文学研究”,并承担了整理孔戏曲作品的任务,朱先生建议我的论文题目为“《桃花扇》接受史”。

于是,在整理《桃花扇》剧本的同时,我收集了关于它的传播和接受的信息。在花了半年时间集中收集数据后,我开始了论文的正式写作。由于上述研究方向的转变,我在写作过程中一直伴随着犹豫和不安。

《全清戏曲》

但朱先生从选题的确定、框架的构建、资料的收集、具体的写作、后期的修改和拓展等方面对我的论文进行了精心的指导和付出。如果说我的拙劣作品有什么可取之处,那全是朱老师的教学所致。“老师好遇,别人难遇”,朱先生的道德和文章都让我觉得自己站不住脚。我很幸运能够抛开障碍,在学校里接受教育。我不仅知道学术研究的方式,也知道人类行为的原则。

论文初稿完成后,虽然字数很多,但辜负了朱先生的信任和期望,只完成了清朝和民国。在答辩前,老师们提出了很多中肯的修改意见,我也知道自己做了很多辛苦的工作,感到惭愧。后来提交正式答辩的时候,把初稿删了一半。

毕业后,除了日常工作之外,被琐事和懒惰的天性所困扰,所以从来没有对论文进行过重大的修改和补充。

由于学界对《桃花扇》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接受和研究做了很好的研究,所以对这一时期的讨论比较简短。我的拙作只是对《桃花扇》的300年接受史做了全面的考察和整体把握。还有材料需要补充,解释需要充实,其中难免有模糊、片面甚至错误的判断。希望以后有改正的机会。

梁启超注释《桃花扇》

在学习和写论文的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多老师热情无私的关心、鼓励、指导和帮助。我刻在心里,不敢说谢谢。我想用我的脚和英寸表达我难忘的意图。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李盛华,是他让我把因缘与元明清文学联系起来,指导我进行元明清诗文研究。虽然我到现在都没有从事过诗词散文的专业学习,但是我当时的学习为《桃花扇》的学习相关部分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当我在郑达读研究生时,徐嬴政老师照顾我。我参加全国人大后,徐老师在修改、推荐和发表论文、联系工作和就业等方面给予了指导和帮助。每次珍妮见面,我都觉得很亲切。

在收集数据和写作方面,郑志亮也给出了谨慎而严肃的建议。王英旭《桃花扇》清稿修订稿的保存可从郑老师的通知中获得。郑先生的勤奋和毅力也使我们钦佩他。冷金城先生和王新先生的课程使我受益匪浅。

我们进学校的时候,李冰海老师已经不上课了,上课看不到李老师的风采。他只能想象和着迷于对李门弟子的描述,并欣赏李老师不断的写作。三位老师在预答辩和正式答辩时也给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疏漏和不足,取得了进步。

清光绪二十一年兰雪堂版画《桃花扇》

感谢廖克斌老师、张国兴老师、杜桂平老师对论文答辩的批评、鼓励和支持。我的论文发表时,张国兴老师也不厌其烦地仔细审阅和修改了一些文本,并发了两封私人信件给予具体说明,这让我非常感激。

感谢先生、江句容先生、吴先生、许先生原谅我的打扰,并在论文相关问题上给予帮助和指导。我要感谢台湾政治大学的耿祥源老师和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陈老师,感谢他们所做的伟大工作。

我要特别感谢台湾中山大学的王爱玲老师,他的论文给了我很多启发。在2014年9月举行的国际汉学大会上,我有幸亲自向她请教。王老师优雅的风度,和蔼可亲的态度,以及她自己的生活和学术经历,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朱门弟子之间的关系总是那么和谐融洽,亲如兄弟姐妹。张颖师姐善良细心。她心思缜密,井井有条,无论是准备开会还是点餐,以至于她毕业后,我们常常希望有她在身边指点迷津。师姐的幸福家庭和两个可爱的女儿也让我们羡慕不已。

画李

感谢孟佳,韩愈,袁瑞,王政,梁肖,吴京,辛岩,薛婧,大家能互相认识,互相帮助,愉快共处,是相当难得的。

三年来,我和董玉玉、黄刚、刘洋、马芳经常交流思想,相互启发,共同进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感谢室友柯岩,她聪明、认真、真诚、善良,在许多生活问题上提供了很多经验和教学。尤其是寝室读书会上大家一起读书,各抒己见,互相争论的热烈场面和良好氛围,让人总觉得后来。现在,你们都已经离开了很多天,所以我想在道别的同时致以深深的祝福。

我还要感谢我的父母、妻子和孩子,感谢他们的宽容和支持。作为大学老师,父亲从事古典文献学的研究,是我的学术带头人,使我在论文写作方面的文学基础更加扎实;我先看了论文初稿,给了很多具体的指导和建议。父亲不仅鼓励和支持我,还对我的学习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他总是对我指手画脚,言传身教,却有很多次和地方让他失望。妈妈在生活中不断给我温暖体贴的建议和关怀,让我安心学习。

感谢弟弟,我经常要忍受和包容自己的急躁,没有给他足够的关心和理解。

清溪苑期刊《桃花扇》

感谢老婆周永辉的支持和理解,并不时督促我修改论文,让我不要太懈怠。从相识到博士毕业的三年时间里,两个人都是分开的。我再也不能陪伴和照顾她了。到目前为止,我还没能给她一个富足富足的生活,但她无怨无悔。

感谢公公婆婆这十年来的理解和支持。论文发表后不久,收到了供公公阅读的样书,他因突发心脏病猝死,使我们至今悲痛欲绝。三天后是孩子的第二个生日。我写这篇文字的时候,他时不时的聚集在电脑前,牵着我的手,希望我陪他玩,心里愧疚。虽然他因为工作可以在家照顾他,但他不能一直和他在一起。他可能不理解,但肯定不满意。希望以后让他牵着我的手的时候,不要那么生气。

另外,这本书吸收了很多前辈学者在写作上的成果,还有很多其他老师、朋友、亲戚多年来对我的学习、生活、成长都很关心,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我想表达我真诚的感谢和祝福。

孔邮票

在我写博士论文的过程中,我逐渐开始希望进行一个关于《桃花扇》的一揽子研究计划,从文献梳理到文本研究再到历史写生。在我读博期间开展并完成的研究基金项目“《桃花扇》校会评改增刊注释汇编”和已经完成大部分项目,目前正在申请国家古籍整理出版项目的“《桃花扇》教材编写与考证”是其组成部分。希望以这本书为指南,继续前进,用更多的成绩回报老师、朋友、亲人的努力和期望。

最后,感谢郑州大学文学院给了这份手稿出版的资本和机会,感谢主编高振华为这本书的校对和编辑付出的心血。由于学术能力有限,我这份卑微的工作肯定还有很多疏漏和错误。请各位专家学者朋友给予批评指正。

王亚南

庚子年郑州大雪纷飞

作者简介

王亚南,男,1986年出生于河南郑州。201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郑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原文化资源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元明清文学和古代戏曲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长生殿》接受史研究”、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桃花扇》批判史”、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研究基金项目(“《桃花扇》校会评价纪要汇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全清戏曲》编译与文献研究”,负责孔的工作,在《戏剧》 《民族文学研究》 《江汉论坛》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标签: 桃花扇 老师 我的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本类推荐
TO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