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民生活资讯网 >> 文学 >> 文化江润|走进新疆民乐 从木卡姆开始

文化江润|走进新疆民乐 从木卡姆开始

发布于:2020-12-08

新疆的音乐特别珍贵。早在1877年,在费迪南冯里希特霍芬创造“丝绸之路”的名称之前,从东亚经西部地区连接北非和欧洲的经典丝绸之路就已经存在。狭义的丝绸之路始于公元2世纪,止于唐朝。它承担了传播佛教文化的历史使命,影响了中外乐舞的演变。广义的丝绸之路是与中西文明共同成长的。在这一时期前后的漫长岁月中,这条古道存在了很长时间,使得人类思想文化的交流随着贸易之旅而惠及所有生物。

丝绸之路的枢纽通道新疆,是一颗明珠。这片土地上的音乐是珍珠的灵魂。20世纪80年代,周济指出:“维吾尔族民间音乐,特别是那些与各种特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紧密结合的自古以来没有太大变化的部分,完全有理由被视为古代西方音乐文化的历史遗迹”,并通过考证和考证,推断出古代丝绸之路音乐的形态特征。

2019年10月14日,在新疆喀什的热赫曼阿布杜农家乐里,他和同样制作民族乐器几十年的老人易茗乌寿儿坐在炕上,交流制作乐器的技巧。刘鑫(新疆分社)/中国新闻社/视觉中国

丝绸之路所沟通的各民族,往往会偶然发现其他民族的民歌、曲式、器乐与自己的是多么的相似。这是因为在这片土地上流传的音乐,继承了西亚地区龟兹音乐、高昌音乐、益州音乐、疏勒音乐、于阗音乐、阿拉伯音乐、波斯音乐的艺术传统。各种乐器在这里循环,停留,进化。在今天的新疆,仍然有100多种乐器,数以千计的民歌和音乐可供选择。

音乐和舞蹈伴随着新疆各族人民生活的各个阶段。听着这些音乐,摸着乐器,看着它们跳舞盛宴,人们会觉得,无论相隔多远,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都不远。比如现代人最熟悉的吉他,夹杂着琵琶、杜塔尔、东布拉、三弦的复杂谱系。

新疆的音乐浩如烟海,空间有限,无法一一覆盖。本文将主要介绍这块土地上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木卡姆和维吾尔乐器。希望能瞥见豹子,抛砖引玉,把人吸引到新疆音乐的海洋里。

新疆嘉义乐器村。这张照片展示了人们的视野

一、维吾尔艺术瑰宝——木卡姆

木卡姆是从北非到新疆的整个伊斯兰世界共享的一种音乐形式。从中捞一把,就能变出民谣、音乐、舞蹈、说唱等艺术。

维吾尔木卡姆具有多种多样的地域风格,其中喀什沙车地区的十二木卡姆最为优雅美丽。它不仅仅是一首歌,一首音乐,更是一种舞蹈;它是哲学家的座右铭,是先知的警告,是乡村俚语,是民间故事,也是诗歌和民歌。因此,它不愧为维吾尔古典文化中最重要的瑰宝之一。

“木卡姆”是大型套曲的意思。十二木卡姆的十二大套曲分别是Lak,Chebiat,Muxiawulake,Qierga,Panjiga,Uzihale,Aijiem,Ushjak,Bayati,Nawa,Siga,伊拉克。木卡姆的名字大多来自波斯语和阿拉伯语。除了“Siga”、“Qiarga”、“Panjiga”明显是波斯语,意为“第三(部)”、“第四(部)”、“第五(部)”之外,学术界对其他部的名称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

十二木卡姆的每一种套曲都分为琼奈曼、达斯坦和麦锡莱夫。

这三个部分都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比如琼奈曼还包括序曲部分穆凯迪曼,这是自由节拍。有太子、努塞、汝拉、塞内姆、思扎利克等。都收录在《琼乃门》中,一般以复杂节奏为主。

第二部分是达斯坦和梅尔胡里。达斯坦下有第一达斯坦和第二达斯坦。两个达斯坦之间是麦尔胡利——,意思是间奏,也就是纯器乐。

麦锡莱夫是一个歌舞单位,原意是“聚会”。在维吾尔族聚居的新疆城镇,经常举行各种以自娱歌舞为主的集会,规模较大的叫麦锡拉芙。它是木卡姆成长和传播的社会“活载体”,就像展示各种木卡姆的庆典游行彩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阿利奇芦苇画手工作坊生产的大芦苇工艺画《十二木卡姆》。新华社

十二木卡姆很有逻辑。它通常有一个贯穿始终的音乐主题,在三大部分的每一个部分都有。只是在第一部分,体现为一个松散的节拍;第二部之后,有节拍;去迈锡利耶夫,成为更主动的节奏。

除了古典十二木卡姆,还有不同风格的木卡姆,如伊犁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刀郎木卡姆。由于方言和音乐色彩,不同地区的木卡姆差异很大。

大多数学者认为,“刀郎”一词是一些从叶尔羌河和塔里木河沿岸到罗布泊的维吾尔人自称的名字。他们居住的地区被称为“刀郎地区”。刀郎的木卡姆主要分布在喀什的沙车县、马卡蒂县、巴楚县和阿克苏的阿瓦提。

在几种主要的木卡姆中,刀郎的木卡姆是最热情、音调最高、最干涩、最粗糙的。歌词多为民间流传的短诗,既有宗教内容,又有歌唱爱情等日常生活内容。它植根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叶尔羌河两岸的绿洲文化,蕴含着漠北畜牧狩猎文化的元素。与十二木卡姆相比,刀郎木卡姆的长度要短得多。每一个的演唱时间都在7-9分钟左右,唱现有的9个大概需要一个半小时。

吐鲁番木卡姆流行于新疆东部的吐鲁番、鄯善、托克逊等县。目前可以收藏11套,包括总共66首曲子,全部都需要10个小时左右才能唱完。加入了很多幽默的演唱和击鼓伴奏。所以吐鲁番著名木卡姆艺人不仅要在萨拉扎上弹唱,还要把苏乃意弹好。比起曾经是维吾尔宫廷音乐的莎车十二木卡姆,听起来更世俗,更有地方特色。

哈密木卡姆流行于新疆东大门的哈密市和义乌县。共有12套258首乐曲,全部都需要近10个小时的演唱时间。与其他木卡姆不同,每个哈密木卡姆基本没有主旋律和主题旋律的渗透。其形式如下:从短序唱法开始,将10至21首地方民歌与舞蹈或歌曲连接起来,形成一首只接歌曲的套曲。

在木卡姆的表演风格上,各地各有特色。在喀什和阿克苏演唱《十二木卡姆》时,主要是用一种叫Saragar的弦乐器伴奏,配以“Nagymanqi(一种形式较少的铃鼓)Dapu”击掌,还可以加入弹拨乐器卡隆、Rewafu、Danbul和Dugar。在和田地区演唱《十二木卡姆》时,以管乐器Balaman伴奏为主,配以打鼓击掌,也可加入其他乐器如萨拉查、卡隆、丹布尔、杜加尔、热瓦夫等。在伊犁地区演唱《十二木卡姆》时,主要以演奏帕尔、杜克雅、演奏弦乐器斯克里波卡(小提琴)等乐器为伴奏,配以打鼓击掌。

新中国成立后,自始至终会唱木卡姆的木卡姆大师土尔迪阿洪在整理十二木卡姆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1950年和1955年两次应邀到乌鲁木齐为《十二木卡姆》编曲组演唱木卡姆音乐,研究者对他所掌握的木卡姆音乐进行了系统的记录、录制和编曲。

虽然图尔迪阿洪对乔纳奈曼的表演非常完整,但在达斯坦和麦西莱夫身上存在一些缺陷。这一部分由伊利的艺术家补充。所以我们现在听到的是,琼乃伊曼有南疆民歌的味道,而达斯坦和麦锡拉芙有伊犁民歌的味道。维吾尔木卡姆因为南疆和北疆所有艺人的共同努力而流传下来。

1960年,根据图尔迪阿洪的演唱,由工作人员录制的《十二木卡姆》(第一卷和第二卷)由音乐出版社和国家出版社联合出版,包括古典朗诵歌曲、民间叙事组曲、舞曲、即兴音乐等340多首歌曲/音乐。代代相传的十二木卡姆,终于以文字归档了。

2005年11月,《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木卡姆经历了从民间艺术到艺术团形式的大乐队。现在它不仅活跃在新疆各地,而且已经走出新疆,继续在全国和国际上传播。

新疆喀什老人热赫曼阿布杜制作的一些民族乐器。

二. 沟通古今中外的维吾尔乐器流变

早在隋唐时期,乐器就有吴县琵琶、曲香琵琶、赤罗、琵琶等。流行于龟兹等地,随西洋音乐传入中原。今天的维吾尔族民间乐器不仅继承了古代西方乐器的精华,而且深受通过丝绸之路到达这里的主要文明的影响,经过包容形成了今天的庞大规模。

维吾尔族乐器分为弹拨、弹拨、打击乐、拉弦四大类,100多种,主要有都塔尔、弹拨弦、扬琴、艾捷克、热瓦夫、夏塔尔、唢呐、吉拉曼、帝子和大富(铃鼓)、纳格拉等。

在公历时代之前,游牧时代的维吾尔人开始在日常放牧、部落集会、风俗祭祀、萨满术士活动中使用芦笛、布尔咖啡、手鼓、铁桶等乐器。最早的鼓是用木头做的框架,用羊皮覆盖,用木槌演奏。芦笛是一种簧片管,它的嘴被压扁,吹出一个音调。

从汉代到新中国成立的两千年间,维吾尔乐器经历了两个明显的发展时期。

自汉代以来,古代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的枢纽,连接了亚洲各地的人们。生活在塔克拉玛干周边绿洲的各族人民吸收和融合了汉族音乐、印度音乐、波斯音乐和阿拉伯音乐的元素,创造了高昌音乐、龟兹音乐、疏勒音乐等灿烂的绿洲音乐文化。

维吾尔族在从游牧生活向定居农业转变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在音乐中接受、吸收和融合绿洲音乐文化的发展时期。到公元10世纪初,建立了河西回鹘、龟兹回鹘、黑汉、高昌回鹘五个封建王朝。其传统乐器有吉里塔尔、春、笙、箫、笛、哨、顾、屈拉、苏奈、杰、子顾、三弦、五弦等,许多乐器传入中原,为汉族所吸收和发展。

从10世纪到14世纪,许多新的乐器相继出现,如萨塔尔、艾捷克、丹布尔、瑞普、伊西塔、卡隆等。新乐器的产生和起源可以分为两种方式:一是借鉴波斯和印度乐器,在刀郎的瑞沃普和库布齐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系列手柄细长、瓢形共鸣箱的弦乐器,即萨塔尔、瑞沃普、丹布尔和杜塔尔。第二种方式是从中亚引进卡隆、郑等乐器。

公元17世纪,扬琴从西亚经海路传入中国沿海城市,很快从中原传到哈密。与此同时,扬琴从另一个河流地区传到了喀什。这一时期,七酷、琵琶、速腾等乐器逐渐消失。未来一段时间,喀什会有郑,白城和库车会有陶少和口县,哈密会有琵琶。

1949年后,维吾尔族传统乐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产生了许多改良的乐器,如十二平均弦的扬琴、音域较宽的中高艾捷克、音量较大、音质纯正的瑞沃夫、新设计创作的胡赛塔等。

新疆民族乐器村展示的乐器:月琴。

新疆民族乐器村展示的乐器:杜大普。

下面简略介绍四大类维吾尔乐器。

演奏乐器有乃衣、唢呐、卡尔乃衣、民谣、布格(布沃)、库鲁莱等。

乃意是维吾尔族最古老的乐器之一,由动物骨头制成,有两三个吹孔。奈依的演奏有自己的特点:运气重、音调紧、音量对比强,能更好地表现维吾尔音乐的风格。

唢呐,又名新疆唢呐、维吾尔唢呐、苏尔奈等。是维吾尔乐器中主要的打击乐器,起源于波斯,从新疆传入中原。它用的是胡桃木、小桐叶、桑木等。作为管体,且整个管体镶嵌有复杂的骨角条纹饰。在新疆北部的伊犁地区,人们也用一种铜角唢呐进行独奏、鼓合奏或歌舞伴奏。

弦乐器有杜塔尔、瑞瓦普、丹布尔、潘吉塔、迪里塔、卡隆、扬琴等。

Dutar广泛用于舞蹈、歌曲、民间说唱和乐队表演,在维吾尔族家庭中非常流行。

Rewap在南疆比较常见。在喀什,美丽而丰富的民族图案用动物骨头镶嵌在瑞瓦普的身体、杖和头上。

丹布尔是一种为民间古典音乐、民歌、说唱和宗教歌唱伴奏和独奏的乐器。全身是桑木或者小叶童做的,身材修长,韵脚清亮。

弦乐器包括萨塔尔、艾捷克、胡士泰等。

萨塔尔是十二木卡姆和吐鲁番木卡姆的主要伴奏乐器。它由桑木制成,镶嵌着黑白相间的骨角,有一个长长的瓢形共鸣箱。

艾捷克是新疆维吾尔族、乌兹别克族和塔吉克族使用的弓弦乐器,主要用于演奏民间音乐和古典十二木卡姆音乐。

打击乐器有大富、那格拉、萨贝、阔震、塔西、太和赛、油松、嘎拉、阔姆泽克、帕姆达普、东巴鼓等。

大福(大布,铃鼓)遍布天山南北,是乐队合奏和歌舞中必不可少的打击乐器。

Nagra叫“铁桶”,清朝史书上叫“娜迦拉”和“奴古拉”。因为鼓身是铁做的,所以叫“铁桶”、“东巴”。节日期间,玩家们会爬上屋顶,敲开欢快的nagra,吹唢呐,随着鼓点起舞,跳狂热的Sama舞。

参考文章:

作者:肖梅

《在田野中触摸历史的体温——丝绸之路音乐研究散论》 ——微信官方账号:土地与歌曲

《伊犁木卡姆 | 赛努拜尔•吐尔逊自述》 ——作者:宁二,漫天飞沙。

《听,维吾尔的声音!》 ——中国网综合信息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 ——微信官方账号:我来自新疆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本类推荐
TO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