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民生活资讯网 >> 文学 >> 雪落现实落人各自命运|周末读诗

雪落现实落人各自命运|周末读诗

发布于:2020-11-28

她来自一个比马路更远的地方,

她触摸了草原,赭色的花朵,

用这只冒烟的手写字,

她通过沉默战胜了时间。

今晚有更多的光,

因为下雪。

门前好像有树叶在燃烧。

柴火里有水滴。

—— 《雪》(舒才译)

69岁时,法国诗人博纳富瓦以成熟的心智和精湛的诗歌技巧写出了这首透明的短诗。它简单而辽阔,就像黄昏时的一场雪。

雪,既具体又抽象,既真实又神秘。雪令人惊讶,甚至失语症。雪提醒人们许多问题。不同的语言和诗人以各自的方式回应薛的邀请。

博纳富瓦诗歌中的雪飘入中国古典诗歌,是如何被文字捕捉到的?

撰文 | 三书

01

等待一场黄昏的降雪

//

《问刘十九》

绿螘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

黄昏时,天空变得晴朗。一场雪已经在路上了,空气中弥漫着雪的善良。此时此刻,仅仅等待是不够的。你还想做什么来迎接雪?

诗人白居易斟上新酿的米酒,点起一个小火炉。“绿色的新醅酒,安静的火炉里有红色的搅拌”,这些平凡的东西,在下雪的日子里,聚在一起,颜色是那么鲜艳,感觉是那么温暖。

新醅小灶,为谁?对于刘十九?这首诗的题目是“给我的朋友刘的一个建议”,意思是这首诗是给刘诗九的。但是刘十九现在不会收到,所以他肯定不能赴约。至于他什么时候会收到,会不会收到,和这首诗没有关系。

白居易并不是真的邀请他。新醅和小火炉,叫唤他,其实是为下雪准备的。外面的暮色中有一种飘雪的感觉,使诗人想起了刘的十九,接着又来了下面一句“里面来杯酒怎么样?”。这首诗的意思不是请他喝酒,而是说这个时候想你。

一场风、雨、雪,甚至任何事情都可能让你意外地想起某人。不需要解释,这是人生的秘密。傍晚的雪,就像刘世九发来的短信,充满了对往事的回忆。

不应贸然声称“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刘诗九之间深厚的友谊”,这不仅没有意义,而且不利于对诗歌的理解。为什么?对主题的粗略总结和对伦理精神的过度关注会压抑真正的诗歌。后果就是在平庸的“标准”下,你对这首诗没有任何感觉,因为第一主题和伦理已经封闭了你的艺术感官。

真正的阅读不是问“这首诗表达了什么主题”,而是问“这首诗让我有什么感受”。哪怕是米酒的香味,红泥炉的火光,或者是感受雪的降临,回忆某个冬天的一件事,这就是读书的乐趣和目的。如果你想享受更多的“专业”,不妨再问一句,这首诗是如何打动我,让我深思的(如果有的话)?

有考证癖的人会研究谁是刘世杰,了解他和诗人之间的友谊。答案是,刘世杰是白居易在江州任司马时认识的朋友。白居易晚年诗在洛阳。读完他的全集后,他发现他的大部头诗中只有两首是刘世杰写的。很难断定他们有“深厚”的友谊,即使有,也不能从这首诗中看出。

更何况这首诗不需要深厚友谊的支撑。一个诗人和他的朋友之间的友谊是什么,他有多想念他的朋友,我和他作为未来的读者是什么关系?那显然不是读诗的目的。

这首诗的美与刘诗九无关。我们对它的爱不是来自勇气,而是来自美好的事物。下雪时,我们的心会微微颤抖。

在某个时刻,当人们想起一个人,甚至是只见过一面的人,这样的时刻本身就反映了人们的生存状况,孕育了诗歌。在这首诗中,诗人刘诗九、新醅、小火炉和即将到来的降雪构成了一种丰富而神秘的关系。我们读诗的乐趣就是让自己的想象力驰骋,漫无目的的旅行。

夏规《雪堂客话图》

02

听,它们在下雪

//

《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

还是白居易的一首绝句。《问刘十九》抓雪,《夜雪》晚上肯定下雪。雪是无声无息地落下来的,所以多是用视觉来写的,比如陶渊明说的“耳朵倒出来,眼睛里干净”,王维说的“巷子深洒空寂,积了很多东西”等等。

乐天写了这首关于雪的诗,但从未看过。外面下着雪,他一直躺在床上。他是怎么遇到这一夜雪的?

“惊呆了,冷”,我很惊讶。大部分在北方生活了很久的人,在夜雪中都有过类似的经历。雪不同于雨。夜里的雨用声音把人惊醒,雪静静地飘着,睡觉的人很难注意到,除非像这首诗里说的人冷醒了。

从寒冷中醒来后,另一个惊喜随之而来:“再看窗外”。这时候它才反应过来:下雪了。冷枕是从触觉上感知夜雪,窗是从视觉上看雪,但不是直接看,而是雪的倒影,就像博纳富瓦诗中的“今夜因雪而更亮”。

创造性写作教学的关键之一是用感官具体描述,而不是用一般的语言讲述。感官包括五官,我们往往只记得用视觉,偶尔用听觉或嗅觉。感官描写的好处自然是更生动。这首诗的前两句是例子。

但抛开写作技巧的后讨论,诗歌中的好句子都来源于诗人的直觉,即“文章自然”。诗人的才华在于通过直觉把本能体验表现为隐喻或意象。看似简单自然,其实伟大的艺术是无缝的,直达生活。透过冰冷的枕头和明亮的窗户,夜晚的雪立即被感知,带有割破皮肤的惊喜和清新。

知道外面在下雪,他没有穿衣服出去看。他似乎连窗户都没打开。他半夜冻僵了,天太冷了。「雪夜访戴」可以人人做吗?我们把被子裹紧,偷听雪吧。

晚上特别安静,安静不像安静。突然,传来一声尖利的声音,让人大吃一惊。竹子被雪压碎了。有时候还有另一种声音,另一种声音。雪真的很大,还在下。清醒,冰冷,听着。他们在下雪,窗外和寂静的夜里发生着大事。

诗人透过窗户听着雪,听说雪不再是雪了。斯诺今晚是一位客人。雪是一封不断从天而降的信。是一首白色的诗。诗中一个字也没有。

《夜雪》写雪,我们读的不是雪,至少不是所有的雪。我们读到了诗人被雪唤醒的故事。他在诗里听雪,读者在雪里听他。

古典诗词大多擅长意象,但这首诗纯粹是写细节。用细节代替意象,让他们感觉更平淡,更轻松,诗人对夜雪的真实体验更具体,更感性。

唐音《柴门掩雪图》

03

谁是风雪夜归人?

//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

刘长卿诗的画面上,有一个黑夜里大雪纷飞的旅人。这个人是谁?

没想到一首简单的诗,“学术界”对此争议很大。有人说是诗人夜间归来,有人说是大师听到诗人逗留后归来。还有人说有可能,就看诗人是在室外听到狗叫还是在室内听到狗叫了。

其实要看“柴门”。既然“柴门闻犬吠”,柴门就是诗人所见。如果他呆在室内,半夜听到狗叫,知道主人回来了,柴门只是胡思乱想。为什么听到狗叫知道主人回来了还要加个柴门?是从狗叫的位置来判断的吗?

黄昏时分,诗人冒着大雪,走到一个村民家门口,想着看到柴门时的心情,然后又狂叫起来。这不是天生的好诗吗?

写诗和读诗是两回事。诗人想写什么,读者会读什么,往往差别很大。诗可能是暧昧的,好的诗经得住误读,但有些读物比其他的好。阅读体验是否独特,取决于读者自身的心智。

想象一个旅行者在冬天的黄昏,大雪纷飞的荒山中行走。你可以想象他的衣服,他肩上的包,他的样子和走路的姿势,甚至可以听他脚下的雪吱吱作响。这就是催眠和通灵,也就是说,你可以通过文字成为旅行者。

暮霭中,山淡而远,心中有一种紧迫感,渴望留下。看到人家,因为冷,已经很穷的白房子,显得更穷了。旅行者的行走是在一个开放而荒凉的世界里,有他主人的住所。

从雪地里走过来,看到柴门,立刻得到了三分温暖。柴门也是一个家,一个人可以过夜的地方。向前扑来的狗吠声冒着热气,我的心突然变得温暖起来。

再看《风雪归夜人》,诗人一边狂叫一边看自己的形象。不冷,下雪了,都变成惊喜了。

鹿治《寒江钓艇图》

04

一场最高虚构的雪

//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柳宗元用四首诗创造了一个绝对孤独的世界。在那里,雪是唯一的风景。

“百山无鸟,千路无脚印”,千山万景,鸟鸣和人迹都灭绝了,只剩下雪。

在《陶庵梦忆》这本书里,明末学者张岱记得他在杭州的时候,大雪过后的一天,湖里的鸟都死了。他乘船独自去湖亭看雪。“天与云,山与水,上下皆白。湖面上的影子,不过是长堤上的一个标记,湖中央的一个小亭子,一只芥菜伴着剩下的小船,船上的人中间只有两三粒”(《湖心亭看雪》)。张岱,名门子弟,见雪景,温柔繁华。他的气质和体温和柳宗元的《江雪》不一样。

在《江雪》的世界里,雪铺展出无尽的冷寂。不单独抓汉水渔民就死了,也不是诗。渔夫,作为一种愿景,只是一种象征。你看不到他的脸,他不发出任何声音,他不采取任何行动。“渔父”形象象征着先秦以来的隐逸大师。坐在无尽的沉默中,他的“独钓”也是他的钓。

柳宗元的诗,堪称庄子寓言。被雪扑灭的世界,苍茫洁净的天地,可以看作是他为自己的灵魂所创造的王国,渔夫是他精神的化身,像一个孤独的国王独自坐着。当然,这个王国是虚构的,即使抹去世界上的积雪,也是虚构的。

大雪落向现实,落向人们各自的命运,就像一首声大声稀的诗,就像这首绝句,是最高虚构实现的救赎。

这首诗为什么叫“江雪”?雪停了世界,但别忘了河水还在流。渔夫在一艘孤独的船上,船在流水上。远远望去,只有雪。

标签: 诗人 柴门 犬吠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本类推荐
TO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