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民生活资讯网 >> 房产 >> 地标八匹马 见证观山湖区发展变迁

地标八匹马 见证观山湖区发展变迁

发布于:2020-09-26
  “由于交通压力逐渐增大,观山湖区将翻新拆除八马转盘,并将其改造成水平路口的形式。八匹马的景观将被移至碧海红街观山湖区信访局的入口处.因为只拆转盘,路口的红绿灯会渠化。控制,而且对地下管线影响小,建设周期短,对交通影响小,预计一个月内完成。”
  该报发布了《八匹马“搬家”》的消息,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尤其是居住在观山湖区的居民
  本报记者联系了观山湖区,最早的建筑商和画家陈石,以及第一批“移民”的代表,了解了观山湖区,第一座标志性建筑“八匹马”背后的故事,以及观山湖区在过去20年的发展变化。
  老城区让新城区超负荷放松
  观山湖区, 贵阳市,原名金阳新区,其建设是贵阳市政府推进城市化的探索。陈石,认为,观山湖区建设的目的之一是从实际出发,构建城市发展的新空间格局,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当时,老城区, 贵阳市,占地56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接近每平方公里3万人。城市空间负荷过重,严重制约了贵阳作为贵州省会城市的功能和经济生态城市建设的空间。按照国家标准,一个城市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容量应该在10000人左右,但超出人们的视野,贵阳市区仅限于山地盆地,每平方公里超过25000人,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贵阳市,最繁华的地区中华北路,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达到了5万人。这个数字意味着,如果允许这5万人站在一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每平方米就有5个人站着。具体来说,中华北路属于贵阳市,最繁华的钟燕地区,面积约一平方公里,东起中华北路,西至瑞金北路,南至延安中路,北至黔灵西路。到2004年,该地区常住人口已达21843人,总人口近5万人。然而,浣纱路,枣山路,北京路和合群路人口最稠密的地区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5,000人。
  因此,无论是从贵阳市自身发展的角度,还是在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下,贵阳市建设新区势在必行。2000年6月,国务院批准并实施了《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修订稿)》。根据这一总体规划,在贵阳市西北部的金华和阳关修建了一座新城区。2001年底,观山湖区开始大规模建设。三年多来,市行政中心的搬迁成功实施,对贵阳市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不仅拓展了发展空间,改善了人民生活,也形成了贵阳新的经济增长点成观山湖区,雕塑“八匹马”地标
  2000年初,为了缓解老城区的拥堵状况,扩大城市发展空间,贵阳市委、市政府决定在老城区,西北部的金华、阳关建设新城区,观山湖区应运而生。后来,为了避免与四川省金阳县,同名,2012年更名为观山湖区。
  观山湖区最早的雕塑被称为“奔腾”,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八匹马”,它也是许多人确认自己位置的里程碑。因为在四条一级主干道交汇的十字路口中间有一个直径80米的环岛绿区,成现在是金阳,最繁忙的交通区,而岛中心的“八匹马”是贵阳最常用来形容观山湖区地标方向的词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本类推荐
TOP 10